爱与归属的需要,孩子找到了吗

三分之一

2017-06-23

这是一本神奇的书:

它是一个故事,讲了一个简单但有意思的故事;

它是一本优秀的画作,画面和颜色充满美感;

它是一篇学识字学语言的课文,能让孩子积累规范的语言;

它是一本哲学书,藏着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

真不愧是两届凯迪克奖得主的作品!

儿子很喜欢这本书。第一遍听我讲的时候,他饶有趣味地看着插图,讲完第一遍,还主动要求:“妈妈,再讲一遍吧!”我问他:“喜欢吗?”“嗯!”“喜欢什么?”他说不上来了。看来喜欢不喜欢,完全是一个主观的感受,可是问为什么,就是把主观的感受变成理性的思维了,对5、6岁的孩子来说,还是挺难的。

一、有我最喜欢的动物

我了解他,他最喜欢动物,这本书中有各种各样的动物、小羊、企鹅、水母、蓝鲸、乌鸦、大象、猴子……小男孩和动物们一起玩,模仿他们的动作、姿势、样子、穿着打扮,正是小孩们喜欢做的。他和每一种动物相遇、相识、相交、相处、别离,然后又认识另一种动物,再次开始一段似曾相识、却又各有特点的旅程。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每个孩子都充满着向往,想去探索一番。这个故事太符合孩子的心理了!

二、每一页都很好看

精彩的故事发展,配上绚丽的色彩,不规则的构图,更是增加了吸引孩子阅读的兴趣。他甚至和我聊起哪一页是怎么画的,用彩铅、还是用水粉?如果你兴致来了,也可以临摹一幅。我并不懂绘画,只是凭感觉,觉得画面自有一番特色。

三、原来故事是这样的

前几次读的时候,孩子的注意点只在有趣的动物上,我自己仔细阅读了以后,又带着他开始了寻找细节之旅。这一次,他读出了故事中蕴藏着的那么一点悲伤。

每一次,小男孩都带着希望去走近一类动物,想融入他们。每一次,他都很投入,很努力,但是,每一次,他都把动物们丢了。

山羊们爬上了山坡,企鹅们回到了水里,蓝鲸们喷水,把他喷出了高高的海面,乌鸦把他叼起,又把他丢下。乌龟爬得太慢了,他睡了一觉,醒来就找不到它们了。正在他在苹果树下发呆的时候,毛毛虫来了。可是没多久,毛毛虫又不见了,飞来了一群蝴蝶。

我倒没注意,还是孩子发现:“妈妈,蝴蝶是毛毛虫变的。”我才恍然大悟。有一些动物朋友,也许是主动离开了他,但也有的动物,是不得已。就像毛毛虫变成了蝴蝶飞走了,可是它们道别的时候,小男孩并不知道,那就是他的朋友毛毛虫们。

孩子还发现,天上的星星连成一片,形成了两个大人,就像他的爸爸妈妈,可并不是真的爸爸妈妈,所以画面的右下角,小男孩的眼神充满忧郁。

小男孩一直在寻找,终于找到了属于他的部落,整整一个部落的孩子,他们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四、一本适合自主阅读的书

作为一位低年级语文老师,我也特别喜欢这本书,喜欢这么简短的句子,竟然能讲一个完整的故事,这么简短的句子,但是竟然包含了语文的知识点。

量词的搭配。一群山羊,一片石林,一簇植物,一队大象,几头犀牛。

比喻句、拟人句的使用。“一列猴子,好像行军的士兵。”

有一些好词语:有一片石林,奇形怪状。有一簇植物,生机勃勃。有几头犀牛,横冲直撞。

句子不长,知识点不少,一般一二年级孩子的,差不多可以自主阅读了。即使阅读能力不强的孩子,也能够通过故事本身的趣味,吸引孩子去读。

那一群群动物、植物,就是孩子的成长中,会遇到的各种人、各种事、各种经历。孩子就这样,一点点地成长,一步步地成熟。

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成五个层次,其中爱与归属的需要,是第三层。孩子在满足了生存的需要、安全的需要之后,就要开始寻找爱与归属的需要,在这个台阶之后,他们奔着最高层次的需要,继续努力,继续寻找。

不管结果如何,这一段旅程,都将是他记忆中的最绚丽的色彩。


 标签:绘本  童书  家庭  归属  自主阅读  
2881 0

我来评论

尚未登录,不能发表评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