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十大流行语 ,为不忘初心和砥砺奋进打call

咬文嚼字

2017-12-13

12月12日下午,《咬文嚼字》评出了2017年度十大流行语,在这个榜单中,既有“不忘初心”和“砥砺奋进”,也有网友几乎每天都在使用的“打call”;既有互联网经济的两大关键词“共享”和“流量”,也有引发网络车祸的一个词——油腻。关于这十个年度流行语,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了。

一、不忘初心 

不忘初心,即不忘本意、不忘初衷。2016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成为大会主题的关键词。习近平在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不忘初心”由此迅速流行开来,广泛用于各行各业中。

二、砥砺奋进 

砥砺,本义为磨刀石,引申指磨炼。砥砺奋进,即在磨炼中奋勇前进。自2017年6月起,为了迎接十九大召开,各地响应中央号召,开展了以“砥砺奋进的五年”为主题的宣传活动,用各种形式展现十八大以来的五年中我国在经济发展、民生保障、生态文明、科技进步、文化教育、区域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成就,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砥砺奋进”准确地概括了以往五年的成就,生动地描绘了中华民族的形象,迅速流行于各类媒体上。

三、共享 

共享,义为共同享有、共同享用。共享单车的出现,解决了人们从住宅到公交站台、地铁等“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共享”是互联网技术、移动支付技术日益成熟条件下的新的经济模式。“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共享篮球”等等一系列与“共享”有关的产物纷纷进入了人们的生活。有报告显示,至2020年中国“共享经济”市场交易规模将占GDP的10%以上。“共享”一词的流行,体现了社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展示了社会管理和人际关系的巨大变化。

四、有温度 

2017年5月8日,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隆重开幕。大会报告中指出,上海未来五年要成为人文之城:建筑是可以阅读的,街区是适合漫步的,公园是最宜休憩的,城市始终是有温度的。“有温度”这个有着细腻感觉的词语,此后逐渐流行开来。它的意思是让人感受到热度、暖意,含义由物理层面扩展到了人文层面,和我们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高度契合。“有温度”的流行反映了人们对城市化建设中的人性化要求。

五、流量 

“流量”本义是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渠或管道某一横截面的流体的量,或是通过道路的车辆、人员等的数量。在互联网时代,“流量”也指在一定时间内网站的访问量,以及手机等移动终端上网所耗费的字节数。明星大腕显然能让网站访问流量以及手机等移动终端上网流量暴增。从2016年年底、2017年年初开始,娱乐圈频频用“流量”来形容那些粉丝多、人气高、影响广、商业价值大的明星。这里面既有市场层面的客观描述,又隐含着公众的文化评价,是一个耐人寻味的词语。

六、可能XXX假XXX 

2017年1月,网络上出现一组调侃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的表情包。此表情包由“我可能复习了假书”“我可能拿到了假试卷”“老师可能划了假重点”等句子配上各种苦恼表情符号组成,迅速在大学生群体中传播开来。“可能XXX假XXX”的句式便在此基础上形成,并快速传遍朋友圈和微博。“假”本指不真实的、伪造的等义,是一种客观存在;但在这个句式中,“假”却不是这个意思,而是指使用效果不佳、违反常理、不合预期,是一种主观感受。人们用对“假”的埋怨、指责来调节自己的情绪。

七、油腻 

“油腻”本指“含油过多”。2017年10月24日,有网友发了一条微博谈“中年男性去油腻步骤”,立即引起网友热议,“油腻”因此引爆网络。随后,冯唐、高晓松等在各自的微博上发布博文,谈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猥琐男。“油腻”的走红,反射出人们在物质生活条件提高后,对如何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反思。现在“油腻”的含义进一步扩大,油腔滑调、世故圆滑、不修边幅、邋遢不堪等等,都可称“油腻”。

八、 

“尬”常用在双声联绵词“尴尬”中,一般不单用。“尴尬”指处境困难,不易处理,或行为、态度不正常、不自然。 台湾有“尬舞”等词,“尬”作“比、斗”解,“尬舞”的意思是斗舞、比舞。“尬舞”等传入大陆后,人们接受了这种词语形式,却仍把“尬”理解成 “尴尬”,“尬舞”便成为“尴尬地舞蹈”的意思。由此“尬”独立使用,成为新的流行用法,如“尬聊”“尬唱”“尬煮”“尬谈”等等,其中的“尬”均是“尴尬”的意思。

九、 

怼,读作duì,义为怨恨,引申指凶狠。在河南方言中,“怼”音duǐ,表示收拾、冲撞。作为网络流行词的“怼”源自综艺节目《真正男子汉》。在该节目的第二季中,某嘉宾被“收拾”了一顿,满怀委屈地问教官:“这就叫被怼吗?”教官便探讨了一番“小怼小进步,大怼大进步,不怼不进步”的“理论”。“怼”因此渐渐流行起来,人们用它来表示故意找茬、反抗、反对等意思。后来其义扩大,进一步衍生出“比拼”“竞争”等含义。

十、打call 

“打call”一词源自外语,call在英文中是“喊、叫”的意思。“打call”最开始的意思是演唱会现场观众疯狂喊叫,后指跟随音乐的节奏,用挥动荧光棒等方式与台上的表演者互动。进入我国后,其适用范围逐步扩大开来,也用来表达对某人、某事、某物的支持和赞成。

其他入围条目

1.撸起袖子加油干

2.鄙视链

3.XX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4.扎心了,老铁

5.对标

6.操作(令人窒息的操作、骚操作、还有这种操作)

7.你的良心不会痛吗

8.小姐姐/小哥哥

9.皮皮虾我们走

10.你有freestyle吗

《咬文嚼字》杂志编辑部:今年是个流行语的“小年

《咬文嚼字》杂志自2008年开始评选十大年度流行语,是最早做流行语评选的机构。回首十年历程,杂志创始人、名誉主编郝铭鉴认为流行语是反映社会状况的一面镜子,“十年当中,新词从井喷走向稳定,大年走向小年,说明在这个过程中社会走向稳定,民众走向理性,语言走向规范。现有语言已经足够使用,不需要新的流行语。”

“流行”“创新”“文明”是考量因素

《咬文嚼字》杂志主编黄安靖介绍,流行语征集和评选过程历经全年。编辑部从年初就开始搜集流行语条目,11月初,在杂志官方微博、微信、博客上发表条目征集启事,向网民广泛征集。今年除了编辑部征集词语,还建立了华东师范大学语言文字观测站和上海师范大学语言文字观测站,广泛发动师生利用校园资源搜集条目。最后搜集到100多条流行语,由编辑部筛选出初选条目,建立专家审核小组选出15条流行语,进行专家论证并征求媒体意见,最后评出十大流行语。

“我们的评选标准有两点:引导健康的语文生活,弘扬积极的价值观念。” 黄安靖介绍,“流行”“创新”“文明”是编辑部重点考虑的三大要素。

今年适逢十九大召开,“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等政治生活中的词语是打上年度烙印的流行词语,以其流行度入选。“创新”是指重点关注结构、语义、用法上有创新的词。比如“有温度”本来是表达物理概念的词,现在拓展到人文领域,指让人感受到热度、暖意,反映了人们对城市化建设中的人性化要求。“可能XXX假XXX”是今年网友使用频率极高的词,例如没考好可以说“我可能复习了假书”“我可能拿到了假试卷”……“假”本指不真实的、伪造的等义,是一种客观存在;但在这个句式中,“假”却不是这个意思,而是指使用效果不佳、违反常理、不合预期,反映了使用者的自嘲心理。

弘扬积极价值观是编辑部一直以来坚持的标准,“语言不仅仅是话语工具,还反映了社会观念。所以评价流行语不仅仅是对其语言价值的判断,也要对它的社会价值进行判断,所以我们要弘扬积极社会观念。”

因为这一原因,“mmp”“懵逼”“当然是选择原谅他”等词虽然从使用频率上说可称流行,但并未入选十大流行语。

今年编辑部对“丧”这个词是否能够入选争论激烈,具体选择也有较大分歧,但最终因为“丧”传达的不是积极社会观念,最终落选。“评选流行语对社会用词也是一种引导。” 黄安靖说。

“今年所有专家都认为是个流行语的‘小年’,产生的流行语并不多。”《咬文嚼字》杂志自2008年开始评选十大年度流行语,是最早做流行语评选的机构。

郝铭鉴还记得当时是一个词语“井喷”的年代。有统计数据显示,平均每天都要出现3个新词语。北京还出过一个流行语统计,“啃老族”“月光族”等词都榜上有名,当时这些词大部分人看不懂,但现在来看,不少都用下来了。

这样的状况从去年开始有了改变。去年编辑部就感到搜集到的流行语数量有所减少,今年建立了两家语言文字观测站,征集到的词语还是不多。

“我觉得明年还会更少。”语言是时代留下的烙印,承载的是社会生活、民族情绪。

不少流行语产生的前提,是要在生活中碰到某一个爆炸性事件。曾一度流行的“躲猫猫”等词都来源于当年的社会热点,“而现在缺乏产生流行语的突发事件。”

“打call”这样含英文的词语是否该入选?

今年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也发布了“2017十大流行语”,入选的词是:“十九大”“新时代”“共享”“雄安新区”“金砖国家”“人工智能”“人类命运共同体”“天舟一号”“撸起袖子加油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两个榜单有明显差别。” 郝铭鉴认为,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的十大流行语评选的是新闻热度高的词汇,“关注的是语言的运用”,而《咬文嚼字》更注重语言的创造,“首先要是新的形式。”

“打call”这个词,在网民关注度中高居榜首,但在最终发布的 “2017年十大流行语”中却在最后一位,反映了现行规范与语言实际使用情况的“错位”。

“打call”中包含一个英文单词call(电话),按现行文件规定这样的用法是错误的,但另一方面不可否认的是,这个词今年的关注度极高,使用也相当广泛。

“如果不选这个词,不能真实反映今年语言生活,但选了又和现在的语言政策有背离。所以我们最后反复讨论,把这个词放在最后一位,给大家讨论的空间。”郝铭鉴说。

英文字母能否进入汉语词汇,在语言学界一直有很大争议。对媒体禁止使用英文字母缩略词的规定,在实际运用中也受到阻力,“比如把CCTV这一类的台标都改掉并不现实。语言总是会碰撞交融,特别在现代社会,不可能把自己完全封闭起来,外语词进入现代社会是必然的,要正确控制、引导这一现象。”

就汉语的纯洁性问题,语言学界也有长期争论,《咬文嚼字》编辑部也曾经提出过汉语的纯洁性议题。“现在看来这个提法非常幼稚,语言是不可能完全纯洁的。”

但郝铭鉴也指出,现在语言运用中确实存在净化问题,“不能现在流行什么我们就推动什么。有责任的媒体必须从语言的科学发展角度考虑,做出判断。有的新词是过眼烟云,的确实有生命力。”

前些年曾流行一批按照成语形式提炼出的四字词语,比如“人艰不拆”“细思极恐”……郝铭鉴认为这样的词语中不存在关键词的提炼,甚至连背景都没有,完全是某些人兴致所至生造而出,违背汉语规律,“应该对这样的词加以警惕。”

 标签:流行词  年度盘点  文化  2017  网络  
1503 0

我来评论

尚未登录,不能发表评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