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一想到你,我这张丑脸上就泛起微笑

尚书网

2017-04-11

这个世界上好看的脸蛋太多,有趣的灵魂太少。而如王小波这般睿智、有趣、理性又特立独行的人,你很难遇上第二个!

高晓松说:他在我读过的白话文作家中绝对排第一,并且甩开第二名非常远,他在我心里是神一样的存在。

冯唐说:他的文字,仿佛钻石着光,春花带露,灿烂无比,蛊惑人心。

叶兆言:说读他的作品,就告诉你什么是白天,什么是黑夜。

1997年4月11日,王小波去世

至今已有20年

尽管王小波大概不喜欢这种无趣的纪念

但每逢这天,我们总是会有意无意的怀念起他

这个生前寂寞潦倒,死后嘈杂热闹的天才作家

为那颗自由的灵魂

为那些恣意而不羁的非凡文字


王小波逝世二十周年祭(文 | 李银河)

二十年,弹指一挥间。小波离去竟然已经二十年了。午夜梦回,与他相濡以沫的日子历历在目,就像昨天。

想起苏轼记梦诗:“十年生死两茫茫。不自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读来真是令人一唱三叹,愁肠百结。我若与他相见,也会相顾无言泪千行吧。

小波真是幸运,斯人已去,却留下这些文字,令我们哭,令我们笑,令我们沉思,令我们反省。他的文学成就还是让文学史家去评论吧,我看重的只是他给我带来的当下的快乐。记得不久前翻看《2015》,数度狂笑,几乎引得哮喘旧病复发。在中国的文坛上,多有让人昏昏欲睡的文字,让人尴尬无比的文字,让人心境变得猥琐龌龊的文字,而小波的文字像一股清风,为人带来欢乐,带来纯粹,带来哲思。小波为我们构筑了一个绝对美好、绝对超凡脱俗的精神家园,在那里,有古希腊的哲人在大街上徜徉;有古中国的佳绝人物神采飞扬地在古长安城的空中像大鸟一样掠过;有我们的同龄人在街道工厂听老师傅吟唱令人捧腹的咏叹调;有未来人类在白银时代的惊悚遭遇。小波为我们创造出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它是那么超凡脱俗,又跟我们所处的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是形似,而是神似。

自华夏出版社1995年首次在国内出版小波的《黄金时代》以来,20年过去了,小波的书有无数的版本,还有大量盗版书在市面流行。为了清理版权,自2016年起,小波的著作版权将陆续全部收回,交给新经典独家出版。现在,这个由新经典精心策划的小波逝世20周年的纪念版与读者见面了。希望有更多的年轻读者能够享受到王小波的文字之美,能够跟随他的笔,进入他用他的文学天才制造出来的这个令人眼花缭乱的瑰丽无比的精神世界。

关于王小波的《黄金时代》

王小波在他的这篇小说得到台湾联合报系中篇小说大奖之后说过这样一句话:《黄金时代》是我的宠儿。此话表达了他对自己这部作品的喜爱程度。   

《黄金时代》的故事发生在云南农场知青生活中,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时代。但是我并不同意因此将这篇小说定义为“知青文学”或者“文革文学”,因为它直指人性,所谓知青或文革只是故事发生的场景、道具、素材,它完全可以被置换到唐代或者30世纪,被置换到欧洲或者非洲的某个社会,那里的人和人性是大同小异的。   

性欲是《黄金时代》的主题之一。在那个反性禁欲的时代,《黄金时代》像一道闪电,划破了沉沉的夜空。它把人的性欲按照它本真的样貌写了出来,既不夸大,也不缩小,既不褒扬,也不贬损,既不道貌岸然,也不下流淫荡。著名文学评论家白烨在《黄金时代》华夏版出版座谈会上说了这么一句话:王小波写的性一出来,把以前所有写性的作品全毙了。    

《黄金时代》的另一主题是爱情。男女主角之间难道只有性的吸引吗?虽然王二那时正是性欲勃发的岁数(21岁),而陈清扬面容姣好,身材袅娜,因丈夫缺席而独居,也自然会受到性的诱惑,但是两人的交往从“伟大友谊”到浪漫爱情,演变过程合情合理,精神交媾精妙无比。我一直在心中存着一个隐忧:他们俩人之间到底有没有爱呢?小说写得含蓄,隐晦,没有直说。我猜测,作者对于被写滥了的爱情心存警惕,绝不肯陷入肤浅肉麻的爱情描写陷阱。尽管如此,我们还是看到这样的情节:当王二在陈清扬的屁股上狠狠打了两巴掌之后,“在那一瞬间她爱上了我,而且这件事永远不能改变。”爱的基调偶然泄露,像惊鸿一瞥。    

把性与爱放在那个荒诞的背景之中,使得小说有了一种黑色幽默的色调:男女主角出“斗争差”,因为他们的健康性欲及其满足遭受捆绑、批斗;他们一遍遍地写检讨,而权力逼迫他们要写出所有的细节,以满足观淫的龌龊心理。最具喜剧效果的是,他们被权力饶恕的原因——因为逻辑上的不可能,所以不得不停止整个行动:“她说,她之所以要把这事最后写出来,是因为它比她干过的一切事都坏。以前她承认过分开双腿,现在又加上,她做这些事是因为她喜欢。做过这事和喜欢这事大不一样。前者该当出斗争差,后者就该五马分尸千刀万剐。但是谁也没权力把我们五马分尸,所以只好把我们放了。”这个逻辑演绎的结果是无懈可击的,小说的结局也因此达到了黑色幽默的巅峰。   

无论我如何解读,如何欣赏,此文的意图还是让读者自己去读这篇小说。就像我不能替你们去吃饭一样,我也无法代替你们去品尝这餐精神的盛宴。还是留待你们自己去享用吧。

01

1997年,4月11日

一个很平常的日子

没有人会想到对于中国文坛

这将承载多大的遗憾

这天,王小波心脏病突发

一个人悄悄地离开了世界

他的妻子李银河当时还在英国做访问学者

去世前,他是个自由撰稿人

做过上山下乡的知青、当过民办教师、工人

恢复高考后,初中都没毕业的他

愣是凭着对高考题型的突击研究

顺利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

然后,出国留学、回国执教

直到92年辞职

成为没有组织,不混圈子的

中年大叔

02

如果非要给他的人生经历

加上些与众不同的传奇色彩

就是他还是个理科生

学过经济、化学、数学

无聊时最爱干的事是

做《吉米多维奇习题集》

(这是一套据说数学系的人做起来都深感变态的题)

在电脑都没普及的年代

他早早成为了资深程序员

当时的汉字输入法有缺陷

他就自己写了套

打汉字速度快到堪比英文盲打

03

王小波还有个让无数人膜拜的身份

——撩妹高手兼情话段子手

王小波的长相看过照片应该都有个认知

有些超出正常审美

以至于初见之前被他的文字拨动过心弦的李银河

还是在被其表白后感到有些难以接受

他的长相……实在是种障碍,差一点就分手了。

王小波却浑不在意,还能趁机调侃

“一想到你,我这张丑脸上就泛起微笑。”

即使排斥也不会给他难堪了吧

再加上他敢说,敢写,简单,率真,至情至性

最终打消了李银河的疑虑

我起初怀疑,一对不美的人的恋爱能是美的吗?后来的事证明,两颗相爱的心在一起可以是美的。

比方说,他给李银河的第一封情书是写在五线谱上的

情书上还沾沾自喜的反问

"你做梦也没有想到,我会在五线谱上给你写信吧?"

因为"五线谱是偶然得来的,你也是偶然得来的……"

如果李银河出差,他一点都不含蓄

非得道道相思之苦

今天还不见你出现。脑子里出现了很多宿命论的狂想。比方说,我很想抛一个硬币来占一占你是否今天回来。这说明我有点儿失常了。

幼稚又可爱

不过他也有犯错的时候,但即使这样都能让你哭笑不得

"我把我整个灵魂都给你,连同它的怪癖,耍小脾气,忽明忽暗,一千八百种坏毛病。它真讨厌,只有一点好,爱你。"

面对如此能说会道又有趣的人,还能说什么呢?

04

而拥有“整容一般的灵魂”的王小波

让人爱上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

他从来不按套路出牌

他曾有一篇文章,专门讲述了

他如何给沉迷于摇滚的外甥做思想工作

当时在清华电机系就读的外甥

打算毕业后以摇滚乐为生

令王小波的姐姐很是担忧

只好求助于和其有共同语言的王小波

(不过王小波觉得,这只是外甥单方面的想法,以为当时放弃本行的舅舅肯定理解他)

二人交流,外甥说“痛苦是灵感的源泉

王小波接道:

不错,痛苦是艺术的源泉;但也不必是你的痛苦……唱《黄土高坡》的都打扮得珠光宝气;演秋菊的卸了妆一点都不悲惨,她有的是钱……听说她还想嫁个大款。这种种事实说明了一个真理:别人的痛苦才是你艺术的源泉;而你去受苦,只会成为别人的艺术源泉。

反鸡汤的开导模式,简单有趣,深入人心

从此外甥只服王小波

毕业后做了程序员组建了软件公司

后来还加入了一支乐队做音乐

外甥名叫姚勇,他的公司

编写过的程序最著名的是腾讯游戏《QQ炫舞》

他加入的那支乐队,叫做水木年华

▲ 姚勇(右一)时期的水木年华

05

至于为什么最终走上写作这条道

他自己在书中也分析过

他成长于老舍自杀、胡风入狱的年代

为了让他们兄弟姐妹几个安然一生

他的父亲早早便表达了儿女们禁止学文的期望

可天生不老实的他在漫长的沉默中

竟找到了思想的乐趣

他觉得只有文学才能接受他的古怪想法

人这一辈子

活得有意思比活成标配重要得多

我相信这不是我一个人的经历:

傍晚时分,你坐在屋檐下,

看着天慢慢地黑下去,心里寂寞而凄凉,

感到自己的生命被剥夺了。

当时我是个年轻人,

但我害怕这样生活下去,衰老下去。

在我看来,这是比死亡更可怕的事。

而面对沉默的大多数丧失的话语权

他也觉得有义务谈谈自己的所见所闻

我思故我在,

既然我存在,就不能装作不存在。

无论如何,我要为自己负起责任。

最重要的是

他相信自己有文学才能

并能将之付诸于行动

我相信我自己有文学才能,我应该做这件事。

06

虽然高晓松把他当成“神一样的存在”、

称之为“中国白话文第一人且甩开第二名很远”,

林少华将他称作“真正敢讲真话的人”,

冯唐说他是“一个奇迹”、“一个好得不得了的开始”。

他的情诗被当成灵魂爱情的范本流传,

他的妻子称他是“世间一本最美好、最有趣、最好看的书。”

曾经采访过他的李静说:

我敢打一百万的赌,他的作品将是被后世反复阅读的不朽之作。

但这些都是他去世之后的事了

生前,他身在主流文坛之外

鲜为人知

甚至在《黄金时代》获奖前

他也并未打算成为职业作家

▲ 六十年代插队时的王小波(右)

他写作,只因为他喜欢

那个非商业社会的年代,写作也赚不了钱

他后来辞职,也并没有穷困潦倒

甚至一度想涉足出版、电视剧编剧等行业

遗憾的只是突来的病发没有允许继续

如同他笔下那只特立独行的猪

他从不安于被设置的生活

也不会刻意营造形象故作清高

所以,他敢于在文字中坦露最大的真诚

07

他的乐观,理智,清醒,幽默,思辨,自由

在看似不经意娓娓道来的文字中

注定会击中许多混混沌沌的心灵

他说着大部分人的困惑:

"人在年轻时,最头疼的一件事就是决定自己这一生要做什么。在这方面,我倒没有什么具体的建议:干什么都可以,但最好不要写小说,这是和我抢饭碗。当然,假如你执意要写,我也没理由反对。总而言之,干什么都是好的,但要干出样子来,这才是人的价值和尊严所在。"

他在沉闷的现实中找寻着有趣的生活:

“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他从不将自己的价值判断加于别人身上:

我最想做的不是提升别人的灵魂,而是提升自己的灵魂。

他又保持着精神的自由,从不认为有什么高贵的信念需要牺牲人性:

一般来说,扼杀有趣的人总是这么说的:为了营造至善,我们必须做出这种牺牲,但却忘记了让人们活着得到乐趣,这本身就是善;因为这点小小的疏忽,至善就变成了至恶······

他的目标从来都非常质朴

那就是创造出一点点美

一点点无中生有的美

我对自己的要求很低: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

当然还有这段被很多人念叨,浓缩人生的经典名言:

“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

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逝,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

可是我过二十一岁生日时没有预见到这一点。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

08

当我们走过山川,走过河流

走过心潮澎湃的青春年少

走向双鬓染满尘埃,总会想起他

——浪漫骑士,行吟诗人,自由思想家

过誉也好,被忽视也好

他和他的作品都在那里等着我们去发现、去阅读

这套《王小波文集》推荐给大家,这套书收录了王小波最经典的七部文集(八卷),囊括小说、杂文、信件等,全部由小波的妻子李银河亲自校勘、精选

包括 《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上、下册)《沉默的大多数》《我的精神家园》《爱你就像爱生命》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在区分得志与不得志的世界里,

哪有王小波这么好玩的人!

 标签:名家  王小波  小说  逝者  黑色幽默  当代文学  李银河  
2286 4

我来评论

尚未登录,不能发表评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