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

尚书网

2017-01-04


今天,是她离世的第26个年头,想念,就像是撒哈拉的沙,

写在这里,给所有记着她,行走着,却孤独着的人看。


三毛,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流浪文学”的奠基人,让无数的读者沉醉不已,旅行与读书是她生命中两颗一级星,最快乐与最疼痛都夹杂在其中。

《撒哈拉的故事》是我读她的第一本书,书中没有华丽的辞藻,有的只是平实的描述,却有一种让人心安的作用,书中描述的撒哈拉沙漠上的异域风情与三毛夫妇在沙漠上情趣十足的生活让人神往,如此一个与众不同的女子,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普罗大众心中都有却未有勇气去追寻的梦,那样的文字,让人百读不厌,难以释卷。

只因在《美国地理杂志》上的一组撒哈拉沙漠的照片,她便如感应到前世的乡愁般义无反顾的奔赴那里生活,试问这样的率性,世间几人能有?

梦,是人心之所向的魂牵梦萦,它是戴望舒的雨巷,是惠特曼的草叶,是舒婷的双栀船,也是三毛的撒哈拉。

三毛是热爱生活、富有情趣的。在《沙漠中的饭店》里,她把日常的生活过得诗意而富有创意,为心爱的丈夫荷西下厨是她最简单的幸福,把煮过的粉丝称为“雨”,把炸过的粉丝称为“尼龙丝”,把猪肉干谎称为“喉片”,用小黄瓜炒冬菇代替笋片炒冬菇来宴请客人。做饭,被她赋予了独特而崭新的内涵;在《芳邻》里,“远亲不如近邻”,即便对于生活用品邻居时常有借无还,时常还不忘挂在嘴边一句“你伤害了我的骄傲”让人哭笑不得,但她还是付诸一笑,换来彼此之间的融洽与和睦;无论是《素人渔夫》里的打渔补贴家用还是《天梯》里的考驾照,寻常的生活与琐碎用她的方式都诠释得兴致盎然;《白手起家》里三毛对新家的布置让我感同身受,对于一个家,正因为有爱,才有了精益求精的心情与动力,自己动手搬搬抬抬、做家具、粉刷墙壁、用小饰品来用心装扮,这样的不知疲倦,正是一颗对未来充满期待、对家这个温暖的小窝充满热爱的心在驱使。

三毛是勇敢而率性的。在《结婚记》里,她用一个晚上的时间就决定了自己的婚姻意向,仅仅为了遵从自己的心就甘愿舍弃繁华的都市生活远赴贫瘠的撒哈拉沙漠;在《荒山之夜》里,因为寻找化石而进迷宫山,荷西意外落入泥淖,正是三毛的冷静与机敏,利用车胎等物件让荷西脱险。

三毛是善于观察与反思生活的。在《沙漠观浴记》里,她因为好奇心的驱使,因为想了解当地人洗澡的现况,她险些被误以为是“偷窥狂”,让人忍俊不禁;在《收魂记》里,她带着照相机游走在大漠,面对落后的观念与愚昧的思想,当替人照相被认为是夺人魂魄时,她开始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样观念的产生到底是地理环境的限制还是掺杂着人为的因素,让人难以一言以蔽之;在《死果》里,当面对亲身经历的身体苦痛后,那张神秘的符咒让人不寒而栗,原来,这世间,真的有些事是无法用科学来解释的,我们能做的只是怀有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坦然的生活。

三毛是充满爱心的。在《悬壶济世》里,因为面对当地人的病痛时她无法做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于是她用黄豆治疖子、用维他命来治营养不良、用葡萄酒来使母羊生产后残留的衣胞脱落、用指甲油来帮人补牙齿,如此种种,看似率性而为,实则是以生活经历与书本知识作依托,而这背后更是一颗爱心的驱动;在《搭车客》里,因为新买了一辆小车,于是在茫茫沙漠里行走便不再是难事,只是面对在大漠里踽踽独行、身心俱乏的人们,她无法做到漠然,于是耄耋之年的老者、豆蔻年华的少年、风情万种的娼妓,都是她车上的过客,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就像她自己说的“每一粒沙地里的沙子我尚且知道珍爱它,每一次日出日落,我都舍不得忘怀,更何况这一张张活生生的面孔,我又如何能在回忆里抹去他们”,这样的三毛多情而善感。

三毛是悲天悯人的,面对有些事、有些人甚而是被无力感吞噬的。在《娃娃新娘》里,看到年仅十岁的姑卡就要成为人妇的事实,看到迎亲时姑卡的拼命挣扎,听到姑卡入洞房后那一身凄厉的叫声,看到姑卡向她哀求着避孕药,她能做的只是看着这一切发生,却无力去改变,落后的习俗,当结婚的初夜只是公然用暴力去夺取一个小女孩的贞操,面对这样的陋俗,渺小而力量微弱的她只能心痛地袖手旁观;在《爱的寻求》里,看到沙仑沉迷在被欺骗的爱情里,看到他一直自欺欺人的不肯清醒的面对现实,作为旁观者,她即便看得再清楚又能如何,只能发出一声叹息,原来,飞蛾扑火时,一定是极快乐幸福的;在《哭泣的骆驼》里,面对巴西里(游击队的领袖,一个如王子般的翩翩少年)与沙伊达(拥有绝美容颜、善良温婉如公主般的女子)那不被世人祝福的爱情时,当看到这段爱情最后凄迷的结局时,当在屠宰房里,亲眼目睹沙伊达的惨死时,心灵的冲击感与强烈的无力感随之而来,而她能做的只是用泪水来祭奠自己的挚友,除此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毛是赞美人性的。在《沙巴军曹》里,当军曹沙巴放下仇恨,用生命来换回仇人孩子的性命,我们看到了人性熠熠的光辉,一个被仇恨啃噬了十六年的人,却在最危急的时候,用自己的生命扑向死亡去换取几个他一向视为仇人的撒哈拉威孩子的性命,当一切释然,仇恨面对生命竟显得那样微不足道,闪耀的是人性伟大、宽容的光芒;在《哑奴》里,哑奴让我们潸然泪下,用奴隶来筑路,却发主人工钱,在撒哈拉沙漠上允许蓄奴,面对这样恶劣的生存环境,哑奴的乐观让我们钦佩,“我的身体不是自由的,而我的心是自由的”,当他穷得连身体都不属于自己的时候,他却懂得感恩、懂得回报别人的恩情,即便生活是凄苦的,但是他会苦中作乐,当看到他被主人再次卖到外地而要远离温馨的小家时,那空洞无助的眼神,不公的命运残酷的上演着,让我们心跟着揪在一起,这世间,总有一些人,那么的期盼与渴望幸福,而悲惨的命格却让幸福遥不可及。 

《撒哈拉的故事》,一个个小故事,有让人忍俊不禁的,有让人泪盈于睫的,有发人深思的,有触痛人心灵的,都让人过目不忘、久久难以平复自己的心,撒哈拉沙漠,诗意而苍凉,一个让三毛又爱又恨的第二故乡,也带给我们太多的欢笑与感伤。


 标签:名家  三毛  流浪  散文  逝者  
2292 3

我来评论

尚未登录,不能发表评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