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阅读
荐书
活动
名馆
校园动态
中考改革方案出炉,科目怎么考成绩怎么算?
尚书网
2016-09-23
教育部最近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20年左右初步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
中考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录取计分科目的构成。
语文、数学、外语为基础学科,具有基础性和工具性,统一作为录取计分科目。同时,根据文理兼顾、负担适度的原则,由试点地区确定其他纳入录取的计分科目,防止群体性偏科和增加学生负担。
除此之外,要求将体育科目纳入录取计分科目,科学确定考试分值或等第要求,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
二、关注个体差异。
这次改革提出,在每门课合格的前提下,也可以给学生适当的选择权,主要考虑是在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扬长避短,发展学生优势特长。
三、发挥综合素质评价的作用。
明确要求试点地区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的依据或参考。地市教育行政部门要明确综合素质评价使用的基本要求,高中学校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制定具体的使用办法,使综合素质评价在招生录取中真正发挥作用,破解唯分数。
为防止增加学生负担,这次改革进行了综合设计。
在考试内容上强调提高命题质量,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
在成绩呈现方式上, 提出可以采用分数、等级等多种形式呈现,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实行“等级”呈现,克服分分计较;
在录取计分科目的构成和数量上,要求在语文、数学、外语3科以及体育科目之外做到文理兼顾、负担适度,不是把所有的考试科目都纳入录取计分总成绩,没有纳入总成绩的科目考试成绩合格即可。
各地可针对不同学科的性质和特点,确定具体的考试方式和方法。
中考改革六个关键词
两考合一
今后初中毕业和高中招生考试将“两考合一”,合并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现“一考多用”,减轻多次备考的负担。
考试内容减少“死记硬背”
改革后的中考考题将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转而考察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素质。
“4+X”
试点地区要改革录取计分科目的构成,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选择部分科目作为录取计分科目,除语文、数学、外语科目外,根据文理兼顾、负担适度的原则,确定其他具体科目及数量,防止群体性偏科和加重学生负担。
要将体育科目纳入录取计分科目,科学确定考试分值或等级要求,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
学生可自主选择
有条件的试点地区,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各门科目合格的前提下,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录取计分科目的机会,发挥学科优势,促进学生发展兴趣爱好。
为了防止出现偏科,学生在选择录取计分科目时,要做到文理兼顾,不能只选文科类科目,也不能只选理科类科目。
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根据义务教育的性质、学生年龄特点,结合教育教学实际,细化和完善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五个方面的评价内容和要求,充分反映学生的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注重考查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和突出表现。
加分项目取消体育艺术特长生
大幅减少、严格控制加分项目,取消体育、艺术等竞赛类加分项目,相关特长和表现等计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
自主招生政策将继续完善,将给予有条件的高中阶段学校一定数量的自主招生名额
高考改革之后,中考改革紧跟着来了。在高校的招生“指挥棒”下,我们不难发现,在未来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上,分数和名次的重要意义在消减,而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习惯、素养——在今后的人才培养和升学体系中,这些掩藏在考试分数背后的彰显学生个体差异性的东西,开始变得越来越重要。
标签:
中考改革
学生
家长
考试
升学
中考
1454
0
我来评论
尚未登录,不能发表评论!
【登录】
猜你喜欢
教育部部署“双减”后首次中考:力争实现省级统一命题
新京报 2022-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