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动物城》拥有观察生活的耐心

凤凰网

2016-03-10


最近上映的IMAX 3D 动画《疯狂动物城》真的有点疯狂,作为迪士尼第55部动画长片,它不仅在豆瓣上刷出了9.4的高分,更以近3亿元票房打破了由《冰雪奇缘》保持的迪士尼首周票房纪录。比起枯燥的票房数字,它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俯拾即是的笑点以及深刻隽永的寓意,更令其成为微信朋友圈赞声一片的佳片。


这可以说是一部要啥有啥的动画片,有网友评论说,“无论你是为了陪伴孩子,还是单纯放松娱乐,甚至是想要反思现代社会,《疯狂动物城》都是这个春天最好的选择。”

和以往迪士尼的作品相比,《疯狂动物城》的故事并没有特别出新。从小地方来的草根兔子朱迪努力想融入大城市“动物乌托邦”的生活,但梦想受挫,身为警官却因为受到“种族歧视”而遭遇职场天花板,最终她凭着不气馁、不妥协和坚持梦想的精神打击了犯罪分子,维护了乌托邦的和谐。

影片的喜感很大一部分来自角色设定的“反差”。比如黑帮老大“大先生”竟然是世界上最小的哺乳动物鼩鼱,给他充当保镖的反而是高大的北极熊。更有趣的是,“大先生”不仅着装、做派都像极了经典黑帮电影《教父》里的马龙·白兰度,就连意大利口音的英语和见面的吻手礼都与《教父》如出一辙;再如两位主角兔子朱迪和狐狸尼克在自然界本是一对天敌,但在动物城却成了冒险拍档……影片主创刻意用这样的反差来制造萌点和笑点。

但笑点背后,可以看出影片的深刻用心,美国政治家的嘴脸、族群矛盾以及行政效率低下等元素或明或暗地充斥在融合了犯罪、悬疑、动作、幽默等元素的故事当中。甚至有网友认为,影片的创意甚至受到了乔治·奥威尔《动物农庄》的启示。

这种高明的编故事方式,20年前在迪士尼的《花木兰》中我们领教过,10年前在《功夫熊猫》出现时我们学习过,今天,迪士尼开始玩“乌托邦"来“思考现实社会”了,我们却还在玩熊大熊二。

这不是说中国电影没有进步,只是相比之下,我们的电影人耐心不够,这耐心指的是观察生活的耐心。《动物城》这部没有任何人类踪迹的动画片,却无时无刻不在映射着人类社会,从动物城的城市构建,到各种角色遭遇的现实对应,哪一个不是来自现实生活?

如绰号“闪电”的树懒,凡事都慢一拍,却被安排在交管局担任办事员。相信每个人都有到“衙门”办事被效率低下的办事员折磨的经历。网友说,你从车管所办事员树懒那怡然自得的慢悠悠,与办理业务的普通人绝望的表情对比中,就能读懂这个社会存在的问题。

这些社会现象每天都在生活中重复上演着,迪士尼的编剧们关注到了,他们花了三四年的时间打磨剧本,算计着怎么告诉观众,这就是人家拍动画片不一样的地方。

不仅是树懒这一个角色,这部电影共有64种动物,为了真实地呈现动物的特点,制作团队前往各地拜访动物专家,仅调研就长达18个月。迪士尼的主创们并没有拍拍脑袋想出一堆不神不人、非妖非怪的角色,而用一群最普通的兔子、山羊、狐狸捏出了一个个生动的形象,这种耐心不该学习吗?

大部分迪士尼动画片最可爱之处在于,它们即便“引导”,身段依然柔软,且绝不做你的老师,而是只想跟你交朋友。以这部电影为例,草根寻梦,消除族群偏见、重拾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这些主题,被巧妙穿插在行云流水的叙事中,在观众被感动的同时,润物无声地完成一次“洗脑”。

其实电影的本质是娱乐,因此,很多承载宏大主题的影片,往往败在无处不在的说教上,让影片拥有中心思想没有错,价值输出也是理所当然,但又有多少人喜欢在电影院里听语文老师做总结陈词?

荷兰纪录片大师伊文思早在1957年访华时,就告诫中国同行:中国影片中,文学的、戏剧的痕迹太强了,总想用台词来表达。同西方比起来,西方文化许多是靠图像来表现。或许是中国电影人浓重的文学情结,让中国电影更像是要将电影做成一本可以读的书,而不是将书做成可以看的电影。

电影作为超越国界的精神产品,需要插上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翅膀来承载精神的传递。《疯狂动物城》给我们的启迪是,国产动画片应在技术层面之上思考问题,要让人看到真正接地气的故事和动人的情怀,而不要总是用营销技巧以及所谓的“IP”来哄骗粉丝,否则一旦走出中国,走出庞大基数的粉丝群,就会在国际市场输得体无完肤。


 标签:电影  迪士尼  生活  美国  中国  精神  文化  
1161 0

我来评论

尚未登录,不能发表评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