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陪你像树一样生长

木之凡

2016-01-12
龙应台在淡水的小街上,买花,五岁的男孩想要用丝带在花束上系一个蝴蝶结,慢吞吞,小孩子的手指在丝带上滚来滚去,系不好。阿婆开骂,龙应台说,让伊慢慢来。

瞬间被击中,落泪。想起了幼年往事。我的爸妈是普通平凡的中国式父母,工人,初中文化,为生计劳累,教育小孩多用“土法”。小学的时候,妈妈早饭会做粥,责令我喝完才去上学,冬天的时候起床很困难,不想离开温暖的被窝,好不容易爬起来,时间已不多,还要喝粥,痛苦得要死。妈妈已经不耐烦,催促着“快点,快点,麻利点,从小就这么慢吞吞,长大了怎么办”

这种催促的语言经常性地出现,做作业、洗衣服、整理东西,总是在妈妈的“麻利”咒语下进行。可是,我越被催促,心里越慌乱,完成地越慢,于是坐实了“慢性子”的评价。我那么小,看见妈妈一个劲儿要求我“快”,就想“快”是对的,我要做对的事,于是起初努力地想快点讨好母亲,结果徒劳动作快了,质量糟糕,洗衣服就洗不干净,作业就写得不整齐,反而搞得自己更被动,这种挫败感彻底击中了我,索性就“慢性子”好了,还不用快,多好。

看到那句“让伊慢慢来”,久远的记忆穿过时光跳跃在手心,我才发现,我有那么深的执念,我渴望着母亲也能温和地对我说,没关系,你慢慢来。如果,她能对我说,孩子,你慢慢来。

可是,我理解妈妈,父辈的教养方式以及各种观念都是来自他们生存的那个环境。贫瘠、匮乏、动乱,动作不快,能在大锅饭里捞到一勺羹么?动作不快,计件工资就少的可怜!动作不快,减价的大米抢也抢不到……所以,她觉得“快”是对的,她要求我快,她怕我活不下去或者活不好。

我回溯母亲的生长经历,以及她“快”的观念,再回过头来看当今,却发现,并没有改变多少啊!我们的国人还是讲求“快”,小孩子要快点会走、快点会干嘛干嘛、快点进幼稚园,公车来了快点挤进去,地铁上乘客一边挤着下车一边挤着上车,医院里窗口前总是三个人,到处来去匆匆,大家都好快。

可是,我却想慢下来了。不仅源自我从小的经历,更多是我对生活的体验。我不知道大家到底在急什么呢,时间总是不够用,活着就像拼命。即使生活艰难,放慢一下脚步,看看头顶的天空,也不妨碍我们努力地活着啊。

“快”有“快”的好处,“慢”更自有一番风味。谁说过,连上帝也不愿用一天的时间造一株橡树,而人的成长更加不能是匆匆而就。

如果,我将来有个小孩,我想要和TA说,孩子,你慢慢来,妈妈陪你长大。

就像龙应台写下的——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

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标签:龙应台  散文  随笔  孩子  台湾  人生  台湾文学  
3764 0

我来评论

尚未登录,不能发表评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