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出了风暴》:二十年来中国散文最丰美的收获

张莉

2020-12-16

作为散文家,鲁迅是庞大的存在。一百年来,从没有人超越过他。他的散文世界如此芜杂,他为散文写作提供了多种可能。——怀念文字里,你很难不想到《为了忘却的纪念》《藤野先生》;追忆年华的文字里,我们也会想到《朝花夕拾》,还有如诗一般将“陈词滥调”彻底洗涤的《野草》……当然,更要提到他的杂文,那些林林总总,包罗万象的像匕首、像投枪的杂文。

散文在鲁迅那里产生了一种新变,他使这种文体完成了从古代到现代的完美转型。这种转变当然不是凭空的,他从魏晋文章中汲取营养,而译者身份也使他从西方随笔与表达中寻找资源。于是,“古今中外”的诸多因子在他的语言里发生了化学反应,进而也生成了独属于他的新语法——鲁迅发明了一种新的、拗口的、不驯顺的表达,用以匹配他所在的混乱庞杂的世界与时代。

鲁迅所在的年代,正是作为新媒体的报刊业崛起的时代。他的杂文与随想录发表在报纸副刊,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新文学与时代、读者的密切互动。近一百年过去了,鲁迅已经长成了我们文学史上的古镜,历经岁月,可以越磨越亮。以鲁迅散文为镜,我们会深刻认识到,没有比散文/杂文更灵活的文体了,它是一种与社会、与他人短兵相接的文学门类。今天的新媒体时代,应该有更好的散文与之匹配。散文是时代的晴雨表,也是时代的感应器。一个时代最意味深长、最众声喧哗、最生机勃勃的景象,应该在散文世界里刻下来。

谁是我们时代理想的散文家呢?他要获得对这个世界的整体性认知;他要发现,剥离,穿透、刺破那些伪饰与庸常;他要与他的时代产生了极其密切的互动,但是,并不只就事论事,就此时论此时;他可以冷峻刻薄、不惮以恶意揣测他人,但文字里却从不缺乏爱与真情,情感在他那里不是浅表的而是深沉的;一位优秀的散文作家吸纳巨大的信息和现实,但并不只是时代表象的摄影师;诸多的信息在他头脑里消化吞吐,他酿出琼浆,偶尔是甜的,但更多的时候是辛辣的,它点燃你,刺激你,激发你,却绝不麻醉你。

理想散文家是通灵的,万千声音化于其一人之声口,“我”不仅是“我”,也是无数他们中的一个;理想散文家也从不会画地为牢,卓异的艺术天赋将引领他们去开疆拓土,越走越远,越写越阔大,进而赋一种古老文体以生机。今天我们似乎没有一位作家可以达到,但是,却不影响我们以此为目标,不断心向往之。

本书所收录的是近二十年来中国散文领域出现的新作家与新作品。体现了当代散文写作美学的多样与丰富。而具体到这其中某一位作家那里,并不能说他代表了当代散文写作的高度,但是,这九位来自不同地域、风格极为迥异的作家共同聚集在一起,却代表了中国当代散文近二十年来最丰美的收获。坦率地说,阅读他们作品的时候,我想到了里尔克的“我因认出风暴而激动如大海”。

 标签:名家  荐书  散文  中国文学  
724 0

我来评论

尚未登录,不能发表评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