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时代我们还读书吗?

绿茶

2015-12-22

现在的人每天几乎都“长”在手机上,阅读和娱乐都离不开这形影不离的工具,多想让自己安静一会,看本书或者喝杯咖啡,但每每在咖啡馆坐定,首先拿出来的是手机,并问服务员WiFi密码是什么?那本想读的书,可能直到离开时还没想起从包里拿出来。我们好不容易养成的读书习惯,就这么轻易地被手机迭代了吗?

所以,我用最小面值的包月流量,早早地把流量耗光,然后强迫自己关掉流量,在上下班的地铁时间里,偷偷看一点纸书。之所以说偷偷,是因为地铁里所有人都在看手机,读一本纸书显得特不合时宜。

受碎片化阅读的干扰,已经很难读完一部长篇的虚构或非虚构专著,更多地读一些篇幅小,好进入的轻读本。我最近的一本地铁读物是李陀、北岛主编的《给孩子的散文》。去年,他俩主编的《给孩子的诗》获得很好的口碑,我也很喜欢这个选本。其实,除了是诗人,北岛的散文也非常好,近些年出版的如《时间的玫瑰》、《城门开》等散文作品都很有水准。李陀是文学评论大家,他对文学的判断更是有自己独到的眼光。这个散文选本《给孩子的散文》,收录有现当代45位作家46篇散文(只有鲁迅选了两篇),可谓篇篇可读。

在微博微信时代,我们的文字和语言变得越来越碎片和粗鄙,静心地读一读中国的散文精品,聊以作为对当下文学缺失,审美不堪的局面的应对。当然,中国现当代散文大家很多,几十位作者的选本一定还有很多缺憾,比如周作人、胡兰成等大家的作品就没能选入。每个选本,都不可避免地带有选编者的喜好和趣味,这个为孩子选的散文读本,较之其它多了一些文学和审美上的考虑。每天读上一篇,比一遍遍刷朋友圈,在群里抢红包有意义多了。

       其实,不止我如此,很多和我一样原本有良好纸书阅读习惯的人,都在纷纷沦陷。所以,技术的革命性改变,不仅仅是对我们生活习惯的改变,更是对内心追求的那点精神内核的摧毁。经常有朋友问,我现在越来越看不进去书了,你能给我推荐一本不想看书时看的书吗?我一般只能表示呵呵,不想看书真的就不要勉强自己了,本来挺美一事,弄得这么纠结就没必要了,刷刷朋友圈,人们不是一样过的很快乐。并且,微信里还有类似于“如何假装看过很多书?”一类的帖子吗?翻一翻,装腔一下就得了。
 标签:阅读  时间  微博  微信  手机  
1723 0

我来评论

尚未登录,不能发表评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