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俄国文学作品,究竟有何魅力?

约读书房

2017-06-09

今天分享这部世界名著之前,先话个唠,思考一个问题:“苦难阅读”的意义何在?

其实最开始的时候,我也不是很理解,《呼兰河传》、《哈姆雷特》、《童年》等,这类稍显晦涩且揭露丑恶现实、书写苦难的文学作品,为什么会出现在教育部推荐的小学生必读书目里?

毕竟大学生去读,也不是一时就能领悟到作品精髓啊。

但出乎我的意料,约读书房的老师们反馈,选读这类书时,孩子们伴随着老师的引导,一是会喜欢上作品,二是读完不仅会被打动,孩子还能有不错的收获。

我又去看了一些儿童文学大家对于儿童“苦难阅读”所持的观点。

如曹文轩所言:“如果一个孩子没有忧伤、悲痛感、怜悯心,不知道感动流泪,难道这样算一个有质量的生命吗?”

诚然,文学对阅读者的生命浸润和陶造功能,不分年龄,只是程度深浅问题。

优秀的儿童文学,一定承担了为孩子塑造世界观的功能。

优秀的儿童文学,能让孩子从阅读中感受生活的丰富与美好,同时也让孩子了解曾经和现在依旧存在的贫困、病弱和苦难。

而作家们,也不是为了苦难而写苦难,而是借助人们在厄运中的相扶,或者黑暗里仅存的温暖,使孩子们的心灵多一些温润的情感,也让孩子感知到,生活本来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况且,孩子阅读文学作品,吸收的自然是这个年龄段能领会的部分,这是他们这个年纪独特的体验。

什么意思呢?就是,给孩子印象最深的一定是他们最感兴趣、最能感同身受的部分,人世间的丑恶、愚昧、挣扎不会影响他们纯洁的心灵,只会让他们感受悲悯,学会成长,懂得生命的珍贵。

与成人一样,在不同年龄段,读同一本书,收获可能是截然不同的,因为随着阅历的增加,侧重点不一样了。

所以不用担心,孩子读不懂文学,里面自然有他们能吸收的部分。

毕竟,“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没有必要统一境界,读完领会一样的内容。

苦难是成长必须经历的阵痛。

今天推荐阅读的,就是一部书写苦难的文学作品——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所著的《童年》。

《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为《在人间》、《我的大学》),内容讲述了高尔基3~10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

可以这么讲,这部著作复原了一个时代,生动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前苏联下层人民的生活状态。

写出了作者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更可贵的是,即使高尔基生活在底层,字里行间涌动的却是一股生生不息的热切与坚强。

这段生活中,出现了形形色色的角色,有美好的,有丑陋的,但无论怎样,都无比真实,都为生计所迫,冲击着读者的心灵。

一个破碎的家庭,一群自私的人,一个扭曲变形的社会。这就是幼年阿廖沙(高尔基乳名)生活的环境。

阿廖沙自幼丧父,跟着心如死灰的母亲投靠了性格古怪的外祖父。从此,棍棒替代了父慈母爱。

你无法想象,一个三四岁的孩子,犯一点小错,就遭到皮鞭的抽打;你也无法想象,一个孩子,每天都承受家庭纠纷的痛苦。

周围的人,好像一直都残暴地对待自己的亲人。为了争夺外祖父的财产,舅舅们天天吵得不可开交,明明是亲人,却像不共戴天的仇人。

阿廖沙情感意识朦胧之际,经历了太多的生死离别:最开始的不幸是丧父,舅妈被舅舅活活打死,总是帮自己挡皮鞭的小茨冈(外祖母养子)横死眼前,好朋友“怪人”的出走、母亲的出走及改嫁……

这一切给阿廖沙的童年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

唯一庆幸的是,在这种病态的环境里,阿廖沙有善良淳朴的外祖母的呵护,她会尽量护着他,还会给他讲各种各样的童话故事。

多多少少有一些善良的人,给他阴雨连绵的心里带去些许的温暖,让他长大成人。

外祖父虽然专横跋扈,但也教会阿廖沙识字。

与“怪人”这个知识分子的友谊,及三个“小少爷”的友谊,虽然都遭到阻挠,但多少看出正直的朋友,对阿廖沙心灵面貌和世界观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

后来母亲离家归来,与家庭矛盾重重,然后再嫁被继父家暴;

而外祖父家也日渐衰落,外祖父与外祖母分家过日子;阿廖沙捡破烂维生,还与其他小伙伴一起偷木板去卖,因为大家都生活艰难。

最后,阿廖沙的童年,是在母亲惨死中被迫结束的,从此以后,阿廖沙不得不走向“人间”去谋生了。

十岁,本该无忧无虑的年纪,阿廖沙已经经历了家破人亡,看尽人情淡漠。

这不仅仅是阿廖沙一个人的生活,这是当时前苏联下层人民的生活缩影。人也并非生来贪婪,只是都在水深火热里挣扎,顾不及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了。

但即使这般不如意,阿廖沙还是成长为一名善良、热爱生活的小少年,这是最值得人敬佩的地方。

再回首看看我们的童年,珍惜当下吧,各位小朋友、大朋友们!

亲子共读建议

1.家长可以先带孩子看一下高尔基的《海燕之歌》,“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这是无畏的海燕,也是勇敢的阿廖沙。

2.那个阶段的俄罗斯人们,由于生活困窘,精神也匮乏,习惯了用痛苦来解闷,用痛苦来消遣。这是全书的核心。

3.虽然不用忆苦思甜,但可以跟孩子分享阿廖沙的童年、家长的童年,以及孩子现在生活的区别。

 标签:必读  文学  高尔基  童年  成长  
1071 1

我来评论

尚未登录,不能发表评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