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里的大怪兽》受儿童喜爱 讲好本土故事

新华每日电讯

2017-04-26

《故宫里的大怪兽》作者常怡在故宫

《故宫里的大怪兽》作者常怡在故宫

北京市海淀区的四年级小学生赵萌,在自己9岁之前,就已经去过三四次故宫了,可她一直搞不懂:那些高大的红墙房子有什么可看的呢?

赵萌还在读幼儿园时,就被在建筑设计院做传统文化研究的妈妈带到故宫来接受“启蒙教育”。可是赵萌每隔十几分钟就问妈妈一次:“咱们什么时候出去?什么时候逛完?”最后干脆一屁股坐地上不走了,妈妈无奈把她抱回家。

上小学后,妈妈又带赵萌去过两三次故宫。每次来之前,妈妈也都是准备充分,又读书又做笔记,想把故宫的建筑、历史,一股脑倾倒给女儿。可是进入故宫以后,赵萌把故宫当成比自家小区花园宽阔一些的大空场,除了在里面跑来跑去,依旧是对气势恢宏的皇家宫殿毫无兴趣。妈妈的教育计划只得作罢。

可是这一两年,反而是赵萌央求妈妈带她去故宫了,她口口声声说要去故宫里“找怪兽”。还把那些连妈妈都念不利落的神兽名字,比如獬豸、狻猊、行什等倒背如流。一次全家人一起去饭馆吃饭,饭馆是一栋仿古建筑,赵萌盯着饭馆屋脊上的神兽看了半天,告诉妈妈说它们的座次不对。女儿的转变令妈妈瞠目结舌。

这两年,像赵萌这么大的故宫小粉丝激增。赵萌他们这群小朋友对故宫突如其来的兴趣,以及急剧增长的传统文化知识,多来自于一套名叫《故宫里的大怪兽》的儿童文学。这套以故宫里的神兽为创作原型的儿童文学,前三册自2015年底上市仅2个月,很快卖断货,迅速加印数万套。本月,《故宫里的大怪兽》又出三册新作,赵萌又要央求妈妈带她去故宫了。

北池子小学的怪兽小“粉丝”在《故宫里的大怪兽》第二部首发式上

北池子小学的怪兽小“粉丝”在《故宫里的大怪兽》第二部首发式上

把儿时听到的故事记下来

《故宫里的大怪兽》的作者常怡,之所以想写这么一套书,是因为一次逛故宫时受的“刺激”。

常怡在故宫里,路遇一位温文儒雅的老者,带着自己的孙辈逛故宫,边逛边给孩子讲解。从建筑风格到君王政体,老人讲得头头是道,孩子却对那气宇轩昂的皇家宫殿并不感兴趣,反倒是跑到一扇宫门口,问爷爷咬着门环的神兽是什么?“那是狮子。”老人漫不经心地随口答道。

“那不是狮子,是‘椒图’,传说中龙的第五个儿子。”常怡不可思议地看着老人,她没想到这个看上去很有学问的老者,会把椒图和狮子搞混,一个没忍住,过去纠正道,“椒图是喜欢安静的怪兽,按今天的比喻就是‘宅男’,所以古人把它安置在门环上用来看家。”这在常怡看来算是“常识”,因为这是自己从很小的时候,就烂熟于心的。

小时候,常怡住在故宫旁边的北池子胡同二条。同住在附近几条胡同里的爷爷奶奶们,有不少都是在故宫里工作了一辈子退休的老人。那个年代的老人,退休后也没地方跳广场舞,休闲的方式要么是下棋,要么是给胡同里的孩子们讲故事,讲的多是与故宫有关的故事。几乎每位老人,都有自己的一群忠实小听众。老人们之间,还会暗地里攀比,比谁的故事吸引来的孩子多。

其中有一位爷爷讲的故宫故事,最受孩子们欢迎。故事的主人公并不是皇城里面的帝王将相,而是故宫里面的大怪兽。这些大怪兽,多是在紫禁城里边边角角的地兽或脊兽,常会被人“视而不见”,不少人都会把他们一概而论为龙或者狮子。可是这位爷爷不仅清楚地知道这些神兽的名字、位置、作用和寓意,还给这些神兽编成故事,赋予它们不同的个性,讲给胡同里的小朋友们。

这个爷爷于是成了胡同里最受小朋友们欢迎的角色。椒图的故事,常怡就是从他那里听来的。孩子们不光在胡同里围着圈圈听他讲怪兽的故事,还经常搬着小板凳追到这位爷爷的家里面。爷爷正在家吃面呢,小朋友就一个劲儿地催:“爷爷,您吃完饭了吗?您怎么还没吃完啊?赶紧吃完给我们讲故事吧!”讲起儿时的回忆,常怡禁不住眉飞色舞,“他老伴儿当时烦死我们啦!”

可是眼前的经历却让她笑不出来。虽然有的人对故宫里的宫闱秘闻甚至稗官野史烂熟于心,但却不一定能分清楚太和殿屋檐上形态各异的脊兽。上网查资料时,常怡甚至发现有的建筑研究者都会把神兽的名字张冠李戴,这让她甚至有点害怕。

“如果现在人们就不关心了,就开始搞错了,那未来,我们的孩子们,可能再也不会有人知道故宫里面这些神兽的故事了。”常怡决心把小时候从胡同里听到的故事记录下来,让故宫里怪兽的故事,和怪兽背后蕴含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讲好中国本土的神话故事

把儿时听到的怪兽故事落实到笔头,光靠回忆可不行。常怡要让自己笔下的怪兽,从形象到性格,都与史籍中的描述吻合。“很多孩子都是通过我笔下的描述,第一次接触到中国的怪兽形象,所以我会花很多时间去翻史书,能让我的描述符合历史上真实的模样,给孩子们一个准确的印象。”

她查阅了大量资料,却发现无论是研究文学的,还是研究历史的,都没有一个专门做中国传统文化中神怪的研究,只能靠在各类史书中搜罗与怪兽相关的吉光片羽。

提到中国的怪兽,人们首先想到的都是《山海经》。可《山海经》里的怪兽是上古怪兽,故宫里出现的绝大部分怪兽都没有出现在这本书中。倒是《春秋》《史记》《元史》这类人们认为通常是记录正史的史书,反而有不少内容讲述了故宫中怪兽们的神怪志异。“其实中国的历史是跟怪兽故事紧密相连的。”常怡告诉《新华每日电讯》记者。

有翔实的史料垫底,《故宫里的大怪兽》的故事随着主人公李小雨的一个奇遇开始了。11岁的五年级小学生李小雨在故宫捡到了一个神奇的宝石耳环,她戴上耳环以后,发现故宫里的石头怪兽们都活了起来,她还能听懂它们说的话。她与怪兽们玩耍,也共同经历了许多惊险故事。

赵萌被这些故事深深地吸引了。前三册出版的两年里,她反复看了无数遍。无论是怪兽们的职能、形象,还是书中所涉及的其他历史文化知识,她都烂熟于心。故宫从此对她来说,再也不是冰冷的红墙大房子,而是怪兽们的家。赵萌和李小雨差不多大,她经常把自己就想象成李小雨,她一次又一次央求妈妈带她再去故宫“找怪兽”。现在的她,已经可以给妈妈当故宫的导游了。

作为故宫博物院故宫学研究所的研究员,祝勇博士专注于研究故宫的建筑多年,也已经创作出版了《旧宫殿》《故宫的隐秘角落》等几本讲述故宫故事的散文或学术论著,可他告诉记者:“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跟孩子们讲故宫。怎么样才能吸引小朋友们对故宫的兴趣。”因此,当他发现市面上有《故宫里的大怪兽》这样一套儿童文学以后,赶紧在中央电视台的《读书》栏目等多个公开场合力荐。

“怎样把更多的文化内容,以更有效的方式传播出去,并且传播给合适的对象,是我们出版业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社长刘国辉感慨说,“现在我们强调‘坚持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的时候,仿佛总是要给外国人讲好中国故事。其实对于我们中国人自己,尤其是中国的孩子,我们更要讲好中国故事。”因此能有一套专门给中国的孩子们,讲中国自己的神话故事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儿童文学,在他看来难能可贵。

英国作家托尔金本来是牛津大学英国语言与文学系的一名教授。他在20世纪50年代创作《霍比特人》和《魔戒》的初衷之一,是为了给自己的孩子,创造一部有本土色彩的睡前读物。常怡也有类似的想法。她最开始创作儿童文学是在自己怀孕期间,“因为我想让自己的孩子能感受到中国的传统审美。让孩子知道,有很多神奇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而不是非要去欧洲、美国。”

现在不少人,提起怪兽,首先想起来的是都是英国的《魔戒》《哈利波特》或者美国迪士尼动画片里的那一套。不少孩子都以为,龙都长着翅膀会喷火,对中国龙反而没什么概念。《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甚至有一些成年人,都是靠看《诛仙》等网络小说,才认识夔牛的“夔”字,才知道饕餮也是一种神兽。

“可我们生活在有这么丰富传统文化的国家里,我们国家古人的想象力这么丰富,每个神兽身上都有那么多生动的传奇故事,都蕴含着那么深厚的文化背景。如果没有人知道,就太可惜了。”常怡对《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说。

衔门环的椒图

衔门环的椒图

想象的世界不该有边界

《故宫里的大怪兽》在创作之初,一度没有任何出版社愿意出版,因为故宫的形象是那么一本正经,而“怪兽”听上去又那么离经叛道。即使是正式出版之后,也有读者不愿接受。常怡清楚地记得,在江西的一场读者见面会上,一个4岁的小朋友非常踊跃地举手,想要表达自己的读后感,可当他站起来拿到话筒时,却大声告诉常怡:“我妈妈说,这些怪兽都是假的。”

“我特别伤心。”常怡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对《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说,“他才4岁,就已经不再相信了:不再相信有怪兽、不再相信有神仙,不再相信世界上有神奇的东西,不再相信人间存在奇迹……家长从孩子这么小的时候,就开始把他想象的空间一点点抹杀掉了……”

常怡不禁回想起自己小时候接受的教育:因为父母都从事文化工作,常怡家里的书多到被她当作积木玩具。尽管爸爸是知名出版社的编辑,但是从小到大,爸爸从没有要求或者限制过常怡的阅读。常怡从小最喜欢看的就是童话、神话和科幻小说。“我是一个在幻想中长大的孩子,我的想象没有边界。”

常怡定了定神,转向那位小朋友的家长,对她说:“你要给孩子留一点想象的空间。允许他在小的时候,可以漫无边际地畅想,愿意相信世界上有很多不可思议的神奇所在。即使这段时间很短。如果现在就限制孩子们的想象力,把他们局限在眼前的现实当中,让孩子认定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实在太残酷了。因为孩子们长大之后,还要经历几十年社会现实的打磨……”

常怡创作的初衷之一,就是希望人们可以了解到我们祖先的想象力。“很多人现在都没有这种想象力了。这也影响了我们发挥创造力。我觉得很可惜。”

无论是在欧美还是日本,都有一些成年人甚至老年人,一把年纪还热衷看动画片和漫画,还会穿着蝙蝠侠的服装进电影院看蝙蝠侠的电影。这在常怡看来一点都不幼稚,“这样的人,恰恰是最有创造力的人。因为他们相信奇迹的存在,他们才敢与众不同,才能脱颖而出。”

《故宫里的大怪兽》出版两年来,在全国各地圈粉无数。除了读书,孩子们还在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对书的喜爱。有些妈妈会把书里的内容制作成配乐有声朗读的音频文件;一些学校老师会组织同学们把书里的故事改编成舞台剧;故宫里甚至出现了以“寻找大怪兽”为主题的少儿夏令营活动。

赵萌在第一时间得到了本月新出版的《故宫里的大怪兽》。如饥似渴地读完后,她立刻开始和同学策划“五一”假期再次去故宫“找怪兽”。为了准备得更加充分,赵萌不仅上网搜索关于朝天犼等神兽的更多知识,还找出了书柜里的少儿版《山海经》。这本书爸妈已经给她买了很久,现在,赵萌终于主动翻开它,想要了解古老中国里的更多神话……


 标签:中国文化  童趣  原创  心灵  成长  儿童文学  神话故事  
1065 6

我来评论

尚未登录,不能发表评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