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能是中文世界对《小王子》最深度的解读

马用雷

2018-01-31

《小王子》是许多人热爱的文学经典,但又不仅仅是一本文学经典。周保松在多次重读《小王子》之后,对书中小王子的选择与行动,又有新的感悟与思考。

这是一本关于文学的哲学札记,是一个书迷与读者的阅读分享,也是周保松写给五岁女儿的成长礼物。

已过四十不惑之年的他为何要写这么一本书送给自己的女儿?更关键的是,此书何以引起如此大的市场轰动和热烈关注,而且读者共鸣之言甚多?他的解读之言究竟有什么独特之处?他又是从什么角度切入《小王子》这本经典童话的,这背后的成书故事又是怎样的?

1.  “《小王子》绝不是写给小孩子的童书,

它的背后有非常深刻的哲学思考”

为什么要写一本哲学解读《小王子》的书?

Z: 说回来,《小王子》这本书我中学时代就读过,但直到四十岁前我都没有真正读懂过。人生的不同阶段,自然有不同的生命体验。当我在四五年前重新再读《小王子》时,突然有了不一样的感受,读出了很多之前没有读到的深意。

去年我离开香港,去台北政治大学做访问学者,期间与学生一起做读书沙龙,就在校园旁咖啡馆的地下室,地方很小,将将容纳二十来人。第一期的沙龙,刚好是小王子的电影上映不久,于是就这么讲开了。

那次的题目就是“小王子的领悟”,后来成为这本书的名字和书中的一个章节。回来后试着将它写成文发表在网上,不成想就引起了出人意料的反响和诸多读者反馈,于是就一直写了下来。到了差不多第三期的时候,就已经有很多出版社(包括大陆的)来联系我出书了。

其实我自己也一直在思考为什么解读《小王子》的文字能够引起那么多人的共鸣,据估计,读者从7岁的小朋友到70多岁的老年人都在读,跨度如此之广的读者群对于我来说也是前所未有的事。

那么,之所以从哲学的问题的角度来解读《小王子》,除了跟我的专业训练有关外按:周保松于2006年取得伦敦政治及经济学院的政治哲学博士。此前他在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本科毕业,并于英國约克大学取得政治理论硕士,现在是香港中文大学的政治哲学教师)还在于我一直认为《小王子》绝不是一本浅显的童书,背后其实有作者很深的哲学思考,小孩子很难看得懂。

虽然很多人都很喜欢《小王子》,但真正看得懂《小王子》的却很少。《小王子》可能是父母们读给孩子听的枕边故事书,也有大人可能会为小王子与玫瑰之间最后生死离别的爱情而感动流泪。于是大多数人会将《小王子》定性为一本专写给孩子看的童书,不会有什么特别深刻的思想,年轻时读过一遍也就够了。

但我不这样想,也一直想不通一个问题:“为什么小王子在见到地球上的五千朵玫瑰时,他的‘独一无二’崩塌了,他甚至觉得自己配不上做一个王子;后来在与狐狸交流之后,他的‘独一无二’又复活了,以致他要冒着被毒蛇咬的生命危险也要回去,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改变?”就在这种哲学式的追问中,我的疑惑越来越多,而领悟似乎也越来越多。以至于,过去大半年,我将一本《小王子》新译本由簇新读到残旧。

2.  “每个章节围绕一个哲学问题说开去,

并尝试说出我自己的领悟”

您认为您对《小王子》的解读与其他人的解读有什么不同?

Z:如果你已经读过一些文章,应该知道这本书不是文学评论,要探讨它的写作技巧和文学成就;更不是人物索隐,揣测小王子现实原型暗指谁,狐狸又是替谁代言之类。

这是一本哲学札记,英文名字叫Philosophical Notes on “The LittlePrince”,既然是用哲学分析的框架来解读《小王子》,就会涉及概念的分析(何为“驯服”、何为“独一无二”),价值的探讨(“小王子对玫瑰花有责任吗?”“玫瑰花爱小王子吗?”),以及一些生命意义的反思(“小王子为什么要冒着被毒蛇咬的生命危险而回到玫瑰花身边,值得吗?)。

整本书共12章节,每一个章节围绕一个哲学问题说开去,结合《小王子》的文本本身和我个人的生命体验和反思来写。

举例说吧,“驯服”、“爱”、“友谊”、“责任”、“幸福”、“选择”、“孤独”、“占有”、“死亡”等,都是书中反复出现的主题,也是现代社会重要的哲学问题。圣埃克苏佩里不是哲学家,写的是一本寓言体小说,因此不会做学院式的哲学论证,而是将他的问题意识巧妙地融入小说,并藉此反思现代人的生存状态。我这本书的目的,是尝试理解这些问题,并带出我的观点。

其实在写之前,我在网络上查过是否有其他人也有过对《小王子》的解读,但令我惊奇的是几乎没有。即便有一些,也是类似心灵鸡汤式的“美文”,或者把《小王子》仅仅当成一本写给小孩子看的童书或者爱情故事,很少有我这样的从《小王子》文本本身的哲学深度来介入,毕竟我们更想知道能否从小王子的故事里收获什么启发!

我也越来越觉得《小王子》这本书是作者对现代社会的深刻反思和对人类处境的深切关怀。

1942年,圣埃克苏佩里于纽约完成此书,此时正值二战,整个欧洲社会面临非常大的危机,联系到法国当时的文学背景,我们也可以发现书里面渗透出很多的存在主义味道。所以这本书绝对不是一本童话,远离现实和政治。

但是从书商的角度来讲,是不太会愿意让其保持原貌作为一本很政治的、哲学反思的书来面世,反而包装成童话或者爱情故事会更容易被人接受。所以借助商业操作的手段,将书中原本很沉重、很政治的内容拿走。这个时候就更考验我们深度阅读能力。

当然,这并不是说我的哲学解读就是唯一正确的,这只是我的一点体会,既非定论,也不是什么指引,我希望这本小书,能够让大家看到,《小王子》里面的思想,值得我們认真对待。但《小王子的领悟》这本书的面世,能够引起这样的社会反响和读者共鸣,这本身是能说明一些问题。

其实所有对文本的解读,都是一场艰难的冒险,都有最终发现是错了的可能。我們只能努力尝试,然后由读者判断,并在持续的对话中寻求更好的理解。过程中,会有很多读者给我留言或者写信向我倾诉他们读《小王子》的不同经历和故事,这个交流本身就很奇妙——7-70岁左右的人群共读一本书,一起交流观点、一起分享自己的阅读故事。

事实上,我的写作也是这样,花好长时间酝酿,草成初稿,改个十多二十回后寄出,发表后收到读者回应,然后继续修改,如此往复,直到我觉得可以停了为止。

3.  “写《小王子》的解读文章,最难的

是如何代入每一个角色的内心”

既然您是第一个这么看《小王子》的,在写作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和挑战吗?

Z:挑战有很多,包括哲学上的和写作风格上的。哲学上的难题,我可以找书来读。事实上,为了这些文字,我这大半年多读了不少伦理学和道德心理学方面的著作。写作风格上,我希望自己的文字,所有人都能读得懂。我一直认为,思想的深度和文字的明晰,应该相辅相成,而非非此即彼。当然,说易做难,我知道我离这个目标还有很长的路。

写作过程中真正教我感到吃力的,是我如何不只是从小王子的眼睛看这本书里的世界,还要从玫瑰的心里看,从狐狸的思想里看,甚至从地球上那五千朵玫瑰的角度看。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早已是小王子眼中的“大人”,童心所余无几,因此很难走进小王子的世界。这个问题不易解释,或者举个例子会好一点。

 

我觉得《小王子》之所以能够如此畅销不衰,而且越来越多人喜欢它,是因为它的故事代入感很强,读者很容易就把自己过去或当下的这种经历对应到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里,从而产生深深的内心共鸣。所以写小王子的解读最难的是如何不仅仅以小王子或者作者的眼睛看世界,而要将自己的经历和读者的正常理解,感同身受地代入到每一个故事当中。那么,我会想:

小王子为何非走不可?

读者应记得,《小王子》的起点,是他决绝地离开B612,远走他乡。没有这一幕,就不会有后来种种。问题是:既然小王子深爱玫瑰,为何非走不可?这个问题困扰了我整整两个月,数度提笔却写不下去。但不理解好这个问题,全书就不好理解。

为什么我会这样?我困惑良久,终明白也许是我离开初恋太久,早已忘记它是怎么回事。为了寻回感觉,我重温了好些初恋电影,例如《恋恋风尘》、《情书》、《在世界中心呼唤爱》和《山楂树之恋》。我希望我的想象力和同理心,能帮助我回到小王子最淳朴最天真也最无知的时候,然后尝试理解他为什么要那样对待玫瑰。

几经艰苦,最后终于写成《初恋的脆弱》。我的领悟也简单:正因为是初恋,故小王子不懂得怎么去爱,也难以明白玫瑰的心事,遂导致误会不断,伤害不止。他无法接受玫瑰,更无法接受自己,于是唯有出走。

当然,这个解释,是我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去理解他。小王子当时身在其中,恐怕难以明白自己为什么会那样。他是直到后来遇上狐狸,才开始领悟“驯服”的意义,才产生对玫瑰的无尽思念以及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所以才有最后选择被毒蛇咬的终幕。

愚钝如我,花了好大的力气,才能对此略有领悟。


 标签:名家  小王子  随笔  童书  理想国  必读书目  
20764 16

我来评论

尚未登录,不能发表评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