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阅读的家庭没代沟

阳台观陌

2018-05-18

去年孩子上初中以后,个子突然蹿起来,比我高,声音开始明显变化,头面长了很多青春痘,从童年到少年的转变真的就在一个暑假之间。跟孩子的交流变得微妙起来,他显然已经不能算是小孩子了,必须要有意识地更加尊重他的独立意志,细密的心思,稚嫩的独立性,需要充分的尊重和交流的技巧,而不是小不点儿小屁孩的时候,你能哄着劝着或者强迫着,而他又还没有真的成年懂事,很多事情还是需要家长的引导帮助。这个阶段,很容易搞得孩子逆反,不跟家里沟通。

在阅读指导上我也一直有些纠结,希望他能多看点经典,又不想强迫他、坏了胃口。想推荐些现在比较流行的合适的文本给他,跟当代的阅读口味接轨,可自己又懒得看那些轻阅读的新文本,推荐的书可能就更加不容易被他接受。很多时候我们就只是各自看自己的书,大概互相有点看不上吧。
    这个阶段的父母指导并不是很多,或者言不及义,不像很多针对婴儿期、幼儿期的家庭教育指导,有不少经典精辟的书可读。我本来想,也许得去研究一下青少年心理学了,这还没入手,遇到一本《爱读书的孩子,不会变坏》,惊喜,太适合我了。


单看书名《爱读书的孩子,不会变坏》,我以为是讲阅读的重要性或者影响力,没想到内容比这丰富好几条街:中学生们会遇到哪些重要的成长主题,成年人(作者是老师身份,家长完全可以借鉴)如何跟少男少女们巧妙沟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何提供适当的阅读文本以推动孩子们自主阅读、独立思考,以及作者在阅读推广工作中遇到的常见的困惑(来自家长或其他老师的疑问或困扰,很有代表性),这些内容一解我心中纠结。

作者在学校做了很久图书馆长,她终生都在推广阅读,视之为人生使命,但她并不是为了推广阅读而推广,她是用阅读这种方式、用各种文本作为载体,去跟孩子们深度沟通,去表达关爱、潜移默化、实现引导。对她来说,阅读是器,也是道。

作者并没有直接一条一条、理论性地讲阅读的“重要性”“有效性”“推广方法”“效果”等等,而是精选作者在校园中与孩子们近身相处时,亲身体验的一个个具体生动的故事,讲述她如何一点一滴结合每个孩子的具体的实际需求,绞尽脑汁跟孩子们细致交流,用书籍、用阅读去爱护、帮助他们,有这样温柔以待的老师,有这样的爱与信任,孩子们的沟沟坎坎都能够顺利跋涉,自然是“不会变坏”啊。  

《爱读书的孩子,不会变坏》不是讲小小孩的亲子阅读哦,她主要是针对有自主阅读能力的孩子,适合中学生、家长、老师。推荐的文本和沟通的方式方法都是很有针对性的,中学生适用哦。

作者对中学生阶段可能会遇到的很多话题都有涉及,比如“勇敢做自己”,比如爱情、友谊,比如沟通、亲情、人际关系、表达方式,比如如何看待外表、何为公平,等等,都是孩子们开始思考、有一点懂又不是很通透的话题,也是对孩子们的成长非常有深远影响的。

作者针对每个话题,选取一个具体的故事,细细描述了她当时作为老师看到某个孩子某件具体事情时自己如何思考(比如有孩子逃学了,有孩子闹矛盾了,有孩子谈恋爱了);如何想办法、用心思去跟孩子交流(有时候直接找孩子谈话,有时候创造特殊场景引导孩子们讨论思考,甚至是她自己征文落选后孩子们主动跑去安慰她,更多是孩子遇到困惑主动去找她谈心,这种信任和亲密实在难得);沟通中孩子如何反馈,小大人的认真,给她怎样的触动,勾起她自己哪些具体的人生经验,如何教学相长(有的孩子的思考很稚嫩或者偏激,也有的孩子非常老成,很有同理心,让人觉得很温暖);以及她当时给孩子提供了哪些书籍,孩子看过之后有何收获,写得非常细致,一个个青春少年少女生动可爱。

所给出的书目都还是挺新的,不像那种正襟危坐的经典书目,比较轻松愉悦,适合当下的阅读环境,更贴近孩子们的实际需要(比如蔡康永、九把刀的书,也有一些我完全没注意过的新作者的书)。

另外也有直接明了的一些意见建议,比如,如何为不阅读的孩子选择第一本书,孩子可以读轻小说吗,如果大人没有阅读习惯又如何要求孩子,等等。    

从《爱读书的孩子,不会变坏》中,不但看到阅读的力量、阅读的技巧、推荐的书目,更看到与少男少女的沟通方法、看到为人师者的博爱、看到对自己事业的坚持,受益匪浅。

编辑也很用心,首先用的内文纸就非常好,可能是纯质纸,手感特别好,其次,每一篇后面附录了作者推荐的书 “怡慧书单”,书名、作者、出版社,有简体版的都标出了简体版出版社,可以很方便地照着去挑书。

 标签:读书  成长  育儿  教育  
1422 0

我来评论

尚未登录,不能发表评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