呐喊的中国梦

南京市 六合区 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 吴浩然
呐喊着的梦
鲁迅先生的笔风一直冷峻,就算是坐在案前面临书页,也很难不感受到那种跃然纸上的寒意,被热血包裹的寒意。小说集中通过多个故事人物刻画,抑扬顿挫地有节制地表达着对国家的深爱:批判,憧憬,梦想
应景地来看,我们不难想到近来总是被国人和国内媒体提起的“中国梦”一词。当代中国,和鲁迅先生一样有梦。铭记的那些被坚船利炮的外国人侵略的日子。昔日十二兽首被掠夺,皇家园林变成火灾现场的场景历历在目。这在后来激起了很多革命者的热血,《药》中的夏瑜也就是这么一个人物,只是鲜血被吃进肚子,没有成功罢了。
我们这样一个民族,这样一个国家,真的是在呐喊中连滚带爬的追梦的,国家复兴的中国梦。
而在《呐喊》中,鲁迅先生在每个文字背后都呕心沥血地谱写了一个个关于实现梦想的真理,只是在当时无法实现而已。
革命吧,中国!斗士夏瑜的血虽然未永世流淌,到这也并不影响这片大地上革命的热情。当康有为梁启超的戊戌变法吵醒昏睡的皇帝,当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给封建统治当头一击,这时的中国似乎有了光明的迹象。革命者的身躯在枪弹中倒下,站起来的是今天伟岸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真正带来希望的革命。它不仅带来天安门上的开国之声,不仅带来新中国第一次庄严升旗,也实实在在开启了这个满目疮痍的国家的新的纪元。中国,这片山川纵横,河海浩荡的土地,用革命的激昂,战士的骨头,呐喊着撑起头顶上这片苍穹!中国梦,引领国家走上正轨的梦。
中国梦,是追求美好的梦。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印象深刻,喝着鲁镇温酒嚼着茴香豆的孔乙己。其实透过书本还真的能闻到茴香豆和酒的淡淡香气和二者混合在一起的奇怪味道,总之都怪香的。但孔乙己似乎并不是因此而潦倒,他内心活着的也可能只有那份对考取功名的的执着了。功名,不错,是他的支柱,美好的支柱。追求这样一个支柱,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孙中山的“三民”等都不同程度上激发人民内心那种长期被抑制而却从未消失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许对于他们来说这才是最贵的奢侈品。直到现在,中国人仍在孜孜不倦地奋斗着,传承下来的是心中的美好向往。
梦,求新。还记得中国地图南方的圈吗?那里是试验田,是带有风险的试验田,是中国人改革创新的田。开放的城市,财富开始疯狂地积累,楼宇的高度开始了突破,纵横的路网密织,带着贫穷味儿的小城从小鱼村华丽变身成为高级都市。这是后来中国城市的缩影,是中国发展的窗口。深圳,一夜崛起。
改革从未停下脚步。就如《呐喊》中对旧主义的批判从未停歇一样。由于粗暴型的发展方式产生了问题而引起了担忧,这种弥漫空气中的味道,前味是满鼻腔的人民币香,余味是化学燃料焚烧出来的恶臭。ZF开始调节经济结构,顶着经济下行的压力,顶着国际上日益渐多的对中国经济不看好的压力,一步步顽强挺进。上海自贸区的成立,更加有利于人民币的国际化,贸易的开放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这样下来,经济确实是下行了,但中国人愿意改革,而不愿意手拿钞票的欢欣在不久以后变成泪水横飞。
祸害小说集中不少人物的根源就是封建的礼教制度和文化制度,它们之所以拥有吃人的本质就是因为它们抹杀的社会实际性和人性,不考虑任何人感受的它们就像一把尖刀肆意行凶。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失误,中国人在最近总算是找到了方法:提出要使文化大繁荣的方案。繁荣一词对于以前的文化未免太讽刺,但对于当代中国文化来说其实也是挺相当的:各种文学作品的面世,各种影视娱乐作品的制作以及各种新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融合。而中国文化本身,也大行其道,广泛地分布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发光发热。文化制度的改变,完成了鲁迅的愿望,丰富了我们的内涵。
可以说,中国梦的很大一部分,就是改革梦。
呐喊,咆哮,鲁迅先生的小说表面上却好像没有给我这种撕心裂肺的感觉,但是我能深切地感受到背后那极重的分量,有梦!
每天都能在电视上看到的词,到底对于我们来说是什么?我觉得它不仅仅是中国在国际媒体上的噱头,而是一个国人对自己国家的关心,对自己国家的热爱,对自己国家的肯定和自豪还有殷殷期待。现在它好像刻进了我们的骨头,我们的体内有鲁迅先生的魂!
革命,追求,再改革。这是鲁迅之梦,国人之梦,中国梦。尽管前路险恶,但唯有它是中国人的初心,富强之梦从未忘记!
这片大地上的人们都在奋斗,而今后中国的梦途,必定更明亮,更浩淼。它活在《呐喊》之魂,你我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