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国梦——从《茶馆》中看中国

连云港市 市辖区 新海高级中学 孟新雨
我的中国梦
——从《茶馆》中看中国
假期里我读了许多名著,例如《欧也妮·葛朗台》和《莎士比亚戏剧选》之类,但是,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最有感触的,还是老舍先生的《茶馆》。
《茶馆》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品。整个剧本的背景发生在旧中国,上溯戊戌年间变法失败之后,下至抗战胜利之后的北京城的乱局。这是一个新旧并立,动荡变革的大时代。在这个大时代之下,各种思潮在暗中涌动,但是旧的秩序和势力却全力压迫着这些新的思想。茶馆是一个小地方,但是在茶馆中来来往往的各色人等,却是这个时代的一个具体的体现,就像是当时社会的一个倒影,或者说是一个特写。
茶馆的老板王利发是剧本中当之无愧的主人公。在读完《茶馆》之后,我并没有觉得王利发是一个推崇新学或者是反对新学的人,他的形象更多的是一个普通的市民,逆来顺受,安分守己的旧社会“顺民”。整个剧本中关于新思想的内容,王利发都不是一个参与者的身份,更多的是一个倾听者。在旧社会的大背景下,他没有胆量和能力去冒着杀身之祸参与到变法这些“推新”的运动中。可以说,他是一个合格的顺民。然而这位“顺民”的结局又怎么样呢?我想,剧本中的自缢身亡,或许是他最好的结局吧。
在那个人吃人的年代,能有这么一个可以称得上安详的死法,或许也是一种幸福吧。
我们现在在不停地强调“中国梦”,那么中国梦到底是什么?
我想最根本的,就是不让王利发的这种旧中国式的悲剧再次地在现实中上演吧。若是一个国家的底层百姓,根本不能拥有安稳的生活和起码的尊严,那么“中国梦”有什么意义?
没有满足最低层次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什么自我实现价值的需求根本都是一些空话,还比不上一袋粮食更受欢迎。就像是王利发,你问他什么是中国梦,他绝对会给你个白眼,然后说,自己的日子过的好就行了,哪里管什么中国梦。
只是,现在的社会,就真的满足了讨论“中国梦”这一话题的条件了吗?
的确,物质生活发展了,大多数人们不用再为下一顿饭发愁,不必为找不到一件御寒的衣服而唉声叹气。可是,对于现代社会的市民阶层,他们所面临的压力,并不比旧时轻松。就拿现在很流行的“相亲”来说,男方总是要受到女方的“层层盘问”:你有房有车吗?有没有北京户口?月收入多少?于是社会越来越追求金钱,拜金之风日趋“高涨”,人民的幸福水平并没有明显的提高。这时候所谓的“中国梦”,同样只是喊喊口号而已,不能缓和社会存在的固有矛盾,中国人永远只是一群虫而不能变成一条龙。
现在导致中国社会不稳定的这种拜金现象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那就是文化。自从建国以来,历经文革十年浩劫,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和外来文化的冲击的中华文化,已经可以用满目疮痍来形容,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的缺失导致了当今社会的畸形价值观,也就是“金钱至上论”。让我们回头从新审视当今社会和《茶馆》中体现的旧社会,我们可以发现,旧社会尽管在制度,经济,政治,国力等方面都远不如现在的社会,但是旧时的文化沉淀不是现在的文化可以比拟的。即使现在中国已经认识到了这一严重的问题,但是病已经深入骨髓,想要拨乱反正,所要花费的恐怕不仅仅是几代人的时间。而文化的问题又是其他问题的根本原因,就像贪腐,若不是清廉正直的传统美德的没落,贪腐也不会向今日这样张狂。
我们都在谈中国梦,但是我们都有没有想过,想要实现中国梦,我们需要付出些什么。茶馆所在的时代是大变革与大动荡的时代,在外患的压迫之下,中华民族才团结起来凝聚成一块铁板,爆发出惊人的力量。现在想要实现中国梦,我们必须像旧时一样,时刻保持紧迫感,要知道外患离我们并不远,或许也只有这样,才能暂时摆脱拜金主义的泥潭,才能真正地实现中国梦,让中国屹立于世界之巅。
而不是像茶馆中的王利发那样,命运任由他人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