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花淘尽,英灵不屈

连云港市 新浦区 新浦中学(完中) 赵天瑜
浪花淘尽,英灵不屈

——读《三国》袁氏处有感

  “河北多义士,荆襄出高人。”道出了三国时期英杰涌现的壮景。荆襄之高人,施经天纬地之才,一展鸿鹄之志,只困得其主而用之。而河北之义士,纵有济世之才,忠义之骨,却只是望主而亡,留下后人的唏嘘不已。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那滚滚长江之中,不知沉淀了多少悲壮幻灭的梦境,那咆哮的波涛之中,不知夹杂了多少沙哑不屈的呐喊。那又是多少人为信仰而挺直的脊梁,又是多少人为历史而无奈的悲凉?
  袁氏宗族,坐拥河北冀、青、并三州。建安四年,袁绍击败割据幽州的军阀公孙瓒,势力达到顶点,却在建安五年官渡之战大败于曹操。平定冀州叛乱后,袁绍于建安七年病死,三子争夺嫡位,自相残杀,袁氏集团彻底覆灭。
  袁氏的由盛至衰,也让那么多原本炽热的心一点点冰冷下来,他们在主公的昏庸无能中看到了自己的宿命,但直到最后一刻,他们回归袁氏的梦想都从未磨灭。
  沮援。凝眸知阵法,仰面识天文,却是忠言逆耳反见仇。无奈袁绍少机谋,只能掩泪而叹“尸骸不和落何处!”虽如此,仍不理曹公恩遇,曹营厚待,于营中盗马,欲旧袁氏,至死神色不变,心志不迁。“至死心如铁,临危气似云。”本初兵败逃之,哪里还会顾及沮援的死活?可他永远也不会知道,这个人是怀着怎样的忠贞义烈从容赴死,又是在怎样的绝望中依旧大声疾呼:“援不降也!援不降也!”
  田丰。狱中的抚掌大笑激怒了袁绍,却不知这大笑背后流下了多少哀怨的泪水。献良策无数,却眼看着庸主一次次摇头,一次次错失良机。劝主“静守以待天时”,却被安上“慢我军心”的罪名。狱中知天命。当赍剑的使者带来袁绍的斩令,当狱吏也为他流泪叹惜,那熟稔死亡后绝望疯颠的笑意,那刀光一闪后流血的脖颈,早已不再是“大丈夫不识其主而事之”的悔恨,尽忠袁氏的梦想,也曾经那么雄壮辉煌,倒下的那一刻,谁能窥探到它的黯然神伤,谁又能深会到它的无限凄凉?
  审配。“生为袁氏臣,死为袁氏鬼”的铮铮誓言犹在耳畔,痛斥贼徒引曹破冀的咬牙切齿犹在目前。命因昏主丧,却临刑前也不忘面北而跪。“吾主在此,不可使我面南而死!”让降者情何以堪?袁氏风雨飘摇,力挽狂澜却终究无力回天。一心痴诚,竟只能埋葬忠骨?一腔热血,竟只能挥洒坟头?“忠直言无隐,廉能志不贪”,只因诛杀招安小人一家八十余口,致亲侄献城,招杀身之祸,宁死不降。“临亡犹北面”,何其悲!何其壮!

  正如后人诗中所叹:“河北栋梁皆折断,本初焉不丧家邦?”袁氏何德何能?父昏子庸,却让无数佐王之材为之倾义尽忠,无悔无怨。袁氏身上,寄托了他们或是施才善己,或是复国兴邦之梦,一夜之间尽化作泡影,只留下波心荡冷月无声。但我们看见了吗?那接受命运时波澜不惊的心情,那从容赴死时坚定不屈的眼眸,告诉我们,他们心中的梦想,直到最后一刻,依然熠熠生辉。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谈笑中,我们依稀记得的,只有那三国鼎立的傲然之势,偶尔谈及曹孟德奸雄称霸,刘玄德壮志忠厚,诸葛孔明羽扇纶巾,筹天划地……又有谁还会记得那转瞬即灭的袁氏帐下,那些忠贞为主的谋士,那些宁死不屈的英灵?他们的梦想,同样神圣而雄壮,只是更多的是遗憾。“士为知己者死”,为酬袁氏知遇,生为袁氏臣,死为袁氏鬼,不亦让人慨然落泪。
  浪花淘尽英雄,淘不尽那亘古不变的英雄之梦,只会让它更加锃亮而棱角分明。施才善己,复国兴邦。历史,让多少人怀抱这个梦想悄然离去,又让多少人继续义无反顾地投入征程。这是历史的梦,中国的梦,更将是从这一刻起,我们的梦。




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高二(21)班

赵 天 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