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 读后感

淮安市 市辖区 江苏省淮阴中学 顾佩如
千年叹梦

——读《千年一叹》有感


“不被过度热情或过度愤恨所扭曲,才是大文明的大气象。”


桌上放置的温水转凉,我盯着这句话看了很久,还是觉得,写的一定是中国,虽然余秋雨先生在《千年一叹》中写到这句话的时候并没有指明写的是哪一大文明,但是我仍然固执的相信,写的一定是中国,一定是。


《千年一叹》,是在将跨入千禧之年的时候,余秋雨先生应香港凤凰卫视之邀,进行的一场探索追求世界古文明的活动。我看着他用没有以往那么细腻的笔触,写下这些感动人心的话语,描绘着一个个源远流长的古文明,一个个或丰饶或破碎的国家。那些国家,我一个都没有去过,完全是从他的笔尖来了解的。埃及、希腊、伊拉克、印度……这些神秘的f地方,埋葬着众人皆知,却又没有深入了解的宏伟的古文明。是为了,更好的认识中华文明,这个在我们炎黄子孙的心中,永远最伟大的,不会衰老的文明。


我读罢此书,却陷入沉思。真的不会衰老吗?真的不会吗?但是我分明已经感觉到了它的衰老。比如,汉字的衰老。也许并不能说它在衰老,但是已经被人们逐渐遗忘了。不然,汉字拼写比赛是为何而来呢?那些美丽的,神秘的,带有浓厚的中华文化气息的汉字,因为科技的发展,逐渐被人们遗忘了。而今所说的中国梦,是打印出来的,而不是毛笔写出来的。
我一直觉得中华文明是中国梦的根基,虽然看到的文章所谈的中国梦大都是偏向于经济政治的伟大复兴。但是我认为,文明,才是更应该传承下去的,才是更加宝贵的。看看埃及吧。那个已经衰落的只剩下悲伤的古文明。翻开书本,一眼望去,尽是苍凉凄怆。没有鲜明的色彩,没有繁华的都市。当初的那些,早已在历史的大潮中,消逝殆尽。我们的文明,虽然在《千年一叹》中说,尚且存在,但是,我个人观点,它,也已经开始消失了。
我们的文明,正在被这个急功近利的世界所慢慢吞噬。在《千年一叹》创作时,是20世纪末,当时,他赞叹,埃及文明衰落凋零而中华文明依然缓缓流淌至今。我们的祖先,在很多年前用树皮,渔网,蚕茧所制成的纸,代替了虚心而又挺拔骄傲的竹所制成的竹简,开始记录下更多的文明。我们用儒学治国,并以博大的胸怀不断吸收容纳,随着朝代的变更不断完善,不断改变。我们的文明,是一位沧桑的老君子。它是圣贤们心中的梦,希望它能一步步稳健的走下去。这也是中国梦。是关于中华文明的,美梦。
非进攻性的中华文明在几千年间和其他三大文明保持着距离,君子之交。不热络也不容易破碎,不亲昵也不容易失望。这样的相处模式使得它生存下来,不会那样轻易破碎。
中国梦,龙醒之梦,对于经济政治,我们得强势。但是对于文明,要让它,慢慢的沁入人心。从最深处重新吸收理解中华文明,才能让这个已经开始破碎的中国梦,中华文化重新繁荣之梦,从破败的边缘退回来,算是,悬崖勒马吧。
中国梦,本来谈到这个话题,应该是雄心壮志,充满信心的。但是,我却只想让这个梦做下去,带一点梦幻,但又很清醒。清楚的知道,这个梦,应该生生不息。现在我们在这里,千年一叹梦,叹的是它有可能将要破碎。我希望再过千年,那时候的世人,叹的应该是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在这么久远的历史里,有天灾人祸,有战火纷纷,但是,我们的中华文明,却是这样的坚强,长存不息。我希望,千年后所叹的,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