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人为本
南京市 六合区 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 方浩然
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人为本”来印证
《静静的顿河》一书中苏维埃红色政权的个别错误所在
肖洛霍夫的不朽名作《静静的顿河》生动描写了苏俄从第一次世界大战
到三年国内战争结束这个动荡的历史年代,顿河哥萨克人的生活和斗争,表现苏维埃政权在哥萨克地区建立和巩固的艰苦过程及其强大生命力,揭示一切反动落后势力必然失败灭亡的命运。
在这里,我对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以及格里高力摇摆不定的一生不作评论。我更想说的是对书中红色政权的一些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人为本
”
,
这是我从书中得到的感悟。
我认为在这部小说中苏维埃政权在某种程度上更像是洪水猛兽,而不是人民的政权。GCD(注)人先大声的宣传,用实际的利益去吸引哥萨克们,等得了势,就漫无边际不切实际的吹嘘和下达任务,等人民厌恶了、反抗了就认怂了、瓦解了,然后就是镇压,反镇压,再镇压,不听话的就杀,等把那些“老东西”都杀光了,顿河就清静了,剩下的就是肃反委员会的事了。
红色政权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错误呢?我觉得当时的红军没有完成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人为本”。
解放思想是最浅显的,也是第一步要做的,为什么要解放思想呢,因为思想被禁锢住了,被什么禁锢住了呢?被旧哥萨克贵族思想禁锢住了,被旧沙俄封建思想禁锢住了。这是红卫宣传员所说的,这些宣传员天天想着解放哥萨克们的旧思想,却不想自己的思想也被禁锢着。是什么禁锢着这些人呢?是本本,是阶级斗争,是个人崇拜。他们带着对列宁无尽的崇拜,坚定不移的执行着无薪的征粮和无情的肃反,他们的信仰已不再是“全世界无产者团结起来”,而是“把一切的老东西都吃干净”,米沙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他的心中总是充满着对格里高力那遥远的阶级仇恨,深记着他“严重的历史问题”,米沙的心永远只有那么小,他始终不能团结统一战线上的同志。这非常直接的促成了格里高力投入佛明匪帮。所以没有思想的解放是做不到全面的融入广大工农群众中去的。
如何才能做到解放思想呢?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做到实事求是,包括彭楚克在内几乎所有的书中宣传员,他们没有一个真正了解大顿河区的情况,没有一个真正了解哥萨克民族的情况的,无论是怀柔善导的,还是无情肃反的。他们要么是把哥萨克都当成贫下中农而抱有极大幻想的,要么是把他们全部当成“白狗子”要杀的一个不留。他们除了面包或子弹外,根本想不到哥萨克们需要什么。更可怕的是这些宣传员们竟没有一个肯认真去做一番调查研究。这些“钦差大臣”从“下车伊始”就哇喇哇喇地发议论提意见,这也批评那也指责,事实证明,这种人十个有十个要失败。如何才能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呢?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反对主观主义,尤其是反对教条主义,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又是“为了谁”呢?他又要“依靠谁”呢
------
以人为本。他既贯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要求始终,又是他们的最终目标。书中的红军除了知道一句“以人为本”的教条外,他们既不知道依靠人民,更不知道为了人民。无论是米沙焚烧格里沙加的家,还是波得捷尔柯夫劈死柴尔涅曹夫将军,我们能看到的只有暴力血腥和土匪习气,他们从来就没有真正的尊重过、理解过、关心过人民。甚至可以说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人”,可能在他们心中只有正统的党徒才能被称之为人。需要特别强调,这里的以人为本是以广大人民群众为本,这里的人不是抽象的人,也不是某个人、某些人,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毛主席指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同时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所以只有我们真正的做到了以人为本才能使全世界无产者团结起来,才能取得共产主义最终胜利。
我为什么要研究和探讨《静静的顿河》这本书中红色政权的这些错误呢,因为我希望在中国伟大复兴之梦中从中吸取教训,不要再出现这些情况。现在社会上一些主流现象是好的,但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脱离基层以及浮夸、奢靡,不切实际,追求政绩、形象等也有很多,甚至一些贪污腐败现象还比较严重,我们应该吸取书中的教训以及前苏联在一夜之间瓦解的教训,紧抓以人为本为核心,全面落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方浩然
注:(本开头空两行,"GCD"为"GCD"无法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