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我的梦 --品读《活着》,好好活着
南通市 海安县 海安高级中学 任政王治
中国梦·我的梦
--品读《活着》,好好活着
“我知道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她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这是余华小说《活着》的最后一段。深沉的话语中透出一种特殊的美感,一切都是那么平静与安详,俨然是一首田园牧歌……可是,这并不是一个圆满故事的结尾,相反,这是一个个悲剧的最终句点。作者就将情景定格于此,而主人公福贵也结束了与“我”的交谈,远去了。
小说用主人公福贵自述的方式,以简单而强烈的笔触饱含感情又理智地讲述了一个人的生活故事,穿越了中国五十年的历史,用一天讲述了一生。中国过去所发生的一切灾难都一一发生在福贵和他的家庭身上,让人心生沉重,以至于无从同情。主人公福贵年轻的时候是个荒唐可憎的地主少爷,所做之事无不令人发指,但是,他赌博输光祖业后就惨遭厄运频频光顾:父亲怒火攻心,从粪缸上掉下来摔死;母亲病死;儿子有庆被医院抽血过多而死;女儿凤霞产后大出血而死;妻子家珍病死;女婿二喜做工时遭遇事故而横死;外孙苦根吃豆子被撑死。
每一个沉重的悲剧都是痛苦的。偶尔有轻松的、优美的、善良的时刻,但这些难得的温情总被一次次的变故无情地扯碎。由纨绔子弟变成贫民,被国民党抓壮丁,土改,大跃进,文革,分田到户,这之间一个个亲人离他而去,到晚年,福贵的身边也只剩下那头也叫福贵的老牛相依为命。在残酷的现实下,福贵以坚强的意志力活了下来。他学会了担当,学会了忍耐,学会了坦然,人的求生的本性让他与命运抗争,让他活着,好好活着。作者用一种近乎冰冷的笔调混合着脉脉的温情,引导着我们的阅读,暗暗地揭示着一个真理:生命的意义在于活着,苦难是种必然,只有承受住苦难,以更强大的毅力去战胜苦难,才能好好地活着。
而这种精神,在新时代里,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我国早已不是那个特别的时期里的落后的国家了,改革开放以来,新中国一片欣欣向荣,福贵这样的经历,我们当代人只有嗟叹的份儿了。新的中国需要富强,需要完成伟大的复兴,需要实现一个个中国梦。而我们青少年作为中国的未来接班人,中国梦便是我们的梦,我们的梦就是中国富强之梦。《活着》教会了我们,人生没有绝望,活着全凭一种信念。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回首历史,展望未来,我们活着不仅为个人的理想而活,更要把自己的理想与国家的需求挂钩,为中华之崛起而好好活着,好好活着为了构建更美好的中国。
人与他的命运间是有友情的,他们相互感激着也仇恨着,矛盾地共生着。命运磨砺着人,人也在不断冲破着命运的困锁。生而为活,活,就该好好地活,而以发展的眼光来看的话,我们应当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相结合,活着,更活得精彩。这样,十三亿个梦想铸就的梦之长城便会巍然屹立,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