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笔代矛,为梦而战

扬州市 市辖区 扬大附中 孙诗雨
以笔代矛,为梦而战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中国梦。
从最初统一中原的期盼,到国泰民安的心愿,到抵御外侵的仇恨,再到民主自由的渴求……曾经,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了共同的一个梦,抛头颅,洒热血。
在《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丛书里,我认识了那样一群为了中国梦而奋不顾身的人们:舍己为人的白求恩,勇敢无畏的董存瑞,宁死不屈的赵一曼…然而,久久印在我脑海中的,是令我既熟悉又陌生的那一张瘦削的脸——鲁迅。
我所熟悉的,是他根根直立的头发,浓厚“一”字型胡子,一身灰青长衫,一双破旧的皮鞋;我所陌生的,是他辛辣讽刺的文字深处,那些发人深省的独到思想。尽管他的文字常令我费解,但我依然能够感觉到其间透露出强烈的战斗精神,我能感受到,一个清醒的灵魂在混沌的世界里无畏地斗争。
为了所有中国人心中扎根的那个中国梦,他以笔代矛,不断抗争。
在他冷峻的文字背后,深藏的是炽热的爱。他曾说,“在现在这‘可怜’的时代,能杀才能生,能憎才能爱,能生与爱,才能文。”他将一片赤子之心,隐藏在字里行间;他将一腔爱国的热血,化作抨击黑暗的力量。
在他无情的打击之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被唤醒。他一生都在抗争,抗争麻木的灵魂,虚伪的嘴脸和一切专制的统治。正因为他看清了国民的劣根性,才有了他笔下的阿Q,才有他“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悲悯;正因为他认识到禁锢人性的是吃人的礼教,才有了他笔下的狂人,才有了他“救救孩子”的呐喊。
在这追寻“中国梦”的追梦旅途中,他用鲜明的思想作旗帜,引领一代人杀出一条血路,冲出三千年礼教的桎梏,这就是鲁迅先生一生的抗争,也是他心中美满的梦。
如今,新中国已经蓬勃发展了六十余年,民主自由也不只是呐喊的口号,鲁迅先生的“中国梦”的确是圆满了。
但是,鲁迅先生的思想并不只停留在过去,以笔代矛,同样可以为现在的中国梦而奋斗。
其实,何必说得那样宏大而显得空洞,我们每个人心中的梦想,小到孩子们渴望拥有吃不完的糖果,不都是中国梦实现的结果吗?中国梦,不正是每个中国人心中小的梦想汇聚成的全民愿望?!每个人的梦都与“中国梦”相通着,都根源于对祖国的热爱。
我的梦,同样来源于一颗赤子之心,隐藏在“中国梦”的一角。我希望有一天,路边不再有衣衫褴褛的乞丐,山里不再有孤苦伶仃的留守儿童……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我们当代青年为之奋斗!而鲁迅先生精神依然可以指引我们---圆梦!
时代的精髓在于人们的精神与思想,正因如此,鲁迅先生选择成为了一名文化斗士。现在我们力所能及的,也正是紧握手中的笔,努力学习,接受教育的同时,也让先进独特的思想从笔尖倾泻而出,化锐利的笔尖为锋利的长矛,在追梦的道路上,拿出鲁迅先生一样的勇气,与一切腐朽落后的拦路虎抗争到底!
鲁迅先生有言:“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别再沉溺于空洞的幻想,想要实现我们的梦——中国梦,唯有拿起手中的笔,以笔代矛,为梦而战!

《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