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科学家故事》有感

盐城市 大丰市 大丰市第二小学 周逸
最近,我被《科学家故事》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了。它对我的启发很大。
这本书主要讲了中外科学家们经历并克服种种困难,,最后终于获得成功的故事。里面有刻苦读书的严济慈;有想象力丰富、具有天赋的数学才智的钱学森;有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爆破作出了重要贡献的钱三强;有参加596秘密工程的邓稼先;还有享有“神童博士”称号的李政道……
其中,我最敬佩的是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经典力学体系的奠基人牛顿。他还没生下来时,父亲就去世了。他从小就沉默寡言,不爱说笑,但十分喜欢做一些小制作。有一次,他对着磨坊里磨面的风车看看想想,自己动手仿造了一架小风车,却因说不出原理被同学们砸烂。从此他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去问、想道理,后来他利用原理做了一架水车,可以推动水轮磨面。有一次,他在花园里赏月,他想:月亮为什么会绕着地球走呢?忽然,一个成熟的苹果落地了,牛顿就想:为什么苹果不往左右落而往下面落呢?经过多次观察研究,得出这样结论一定是地球有一种引力使物体下坠。最终“万有引力定律”诞生了。
有时候,我们看到苹果成熟后落地,便不管三七二十一,跑过去抓起来就吃,根本没有像牛顿那样,产生“苹果为什么只往下落”的疑问。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不喜欢动脑筋,不善于观察。就算有谁想到了跟牛顿同样的疑问,也不会一直钻研下去,缺乏像牛顿那样一股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有一次他请客,他走出实验室时饭早就被客人吃光了,他一看就明白自己已吃过饭了。
在一次科学实验课上,老师要求我们搭一个支架,搭支架对于我们来说太难了。我们小组的支架刚搭完基础面,吸管就不争气地“啪啪”掉了。我再看看其他小组,有的搭了一个平面,有的也搭完了基础面,但也不干了。有的小组甚至连搭还没搭呢!下课了,老师一一检查我们的“战利品”,发现没哪个小组搭好,因为我们没有一种坚持到底,像牛顿那样锲而不舍的精神。
我们要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更要有一种持之以恒的对科学的探索精神,做一件事,就要做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