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烈士遗文大典》读后感

徐州市 市辖区 徐州市第三中学(高中部) 赵瑨
    暑假期间,网上读到一本好书——《革命烈士遗文大典》。书中共收录自1921年中国GCD诞生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人民革命和民族解放事业牺牲的277位烈士留给后世的遗文512篇。这些遗文体裁多样,有诗歌、散文、书信、对联、日记,以及临刑时呼喊的口号、庭审时的辩词等等。每篇遗文在字里行间都充满着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或对亲人、友人诚挚的深情,读来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我想人的一生也不必求什么富贵,什么势力,只要能为国家尽义务,为社会造幸福,才算是好国民。况且今日五洲交通文明日进,吾辈青年人的学问,不但自己晓得就算够了,并要介绍到那穷乡僻壤。”陈逸群烈士在给同学的一封信中写出了这样一段话。陈逸群烈士常用书信形式与同学探讨人生、理想、志向。书信字里行间充分表达了他为民众谋利益、为社会造福、为改变国家贫穷落后状况的远大志向。“不为时代的落伍者,要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偷闲一时,贻误一世;吾当自强不息;成功是恒心之结果;光阴一刻值千金。”烈士唐克在黄埔军校学习时,曾在照片背后写下了诸如此类的箴言以时时自勉……。这些遗文都是烈士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使我深深地受到了一次关于理想、人生、国家、民族观念的教育。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用说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消费的变迁,单单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新时期里,怎样才能更好地继承革命先烈的崇高思想品德和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贡献、为建设和谐社会做贡献,是非常值得同学们思考的问题。
郁达夫说过:“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此,对于先烈的丰功伟绩,我们除了了心怀感恩之外,更需要的是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优秀品质。著名的历史学家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谈到“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作为一名高中生,一名共青团员,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地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肩负历史责任和历史使命呢?无数革命先烈面对敌人的炮火冲锋在前,面对敌人的屠刀从容就义,面对敌人的利诱严词拒绝,把自己宝贵的生命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使我们现在每一个活着的有良知的人们一想起他们就心里难过。革命先烈抛头颅撤热血,为的就是建立一个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没有外辱的新中国,做为一个中国人,为此继续奋斗就是继承先烈的遗志。具体来说就是学生要好好学习、工人要好好工作、农民要好好种田,军人要好好卫国……。在学习上我们要做到努力认真、塌实用功、奋发图强。在生活上,努力做到自强、自立、自尊、自爱、自信。在个人修养上,要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从生活上的细节做起,自觉抵制歪风邪气,弘扬正气,坚持正义,时时规范自己的行为,努力做到诚信,谦虚,知书达礼。但是这一切都要建立在一个基础之上,那就是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学校,老师经常教导我们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思想素质是排在第一位的。在人的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起着主导作用,它好比人的灵魂,是一切活动的主宰,决定人们行动的目的和方向。如果一个人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远大的理想,并且有高尚的道德情操,那么就会对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建设社会主义事业表现出深沉的爱、坚强的毅力和高度的责任感,这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而科学文化素质好比人的双手和工具,是实现目的、奔向目标的手段。一个人有了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又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的体魄,就能建功立业,有所成就,为社会做出贡献。
让我们接过革命先辈的红旗,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发扬革命先烈的优良传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为了我们的理想而努力进取,为了国家的振兴而奋发图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