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美好,我在中央——读《花田半亩》有感

南通市 通州区 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 吴一鸣
万物美好,我在中央
——读《花田半亩》有感
忧郁,沉默,孤独,神伤,惹人,安静,开放,凋零,没有芬芳——这就是龙胆花;

真诚,善良,纯洁,灵秀,执着——这就是田维。

前者是后者最爱的花,后者是前者在人间的幻化。

田爱这个世界,用一颗清水做的心,纯粹地爱着,虔诚地爱着,辛勤的耕耘着半亩花田。其间有痛苦、忧伤,但更多的是温暖、感动、幸福、淡然,即使经受病痛的折磨,即使面对死亡的逼近。

“妈妈,我时常感谢你,你给我的生命。即使这身躯,有许多不如意,但生命,从来都是独一无二、最可宝贵的礼物。”女儿在灿烂的花季患上绝症,妈妈无尽的眼泪、哀思与孤寂诉说着一个母亲的痛惜与无奈。田却从失去中找到了拥有,沉醉于幸运女神降临的快乐中。“我感谢,今生是你的女儿,感谢能依偎在你的身旁,能够开放在你的手心。”

田以这种感恩的心境,为自己预约了心灵的春天。她勇敢从容淡定地迎接所有的安排,拒绝狼狈,拒绝一切忧伤。她坚信,不幸是与母亲共同的命运,幸福却是更深切的主题。

卢梭说;“没有感恩有真正的美德。”田已将这种美德融入生命。她热爱生命,感恩生命,感谢所有她爱喝爱她的人,甚至感谢世间万物。远在澳洲的朋友的一封回信,祖母的笑容,童年玩伴的宽容,爱人的体谅……无一不成为她感恩的理由。“喜欢‘喜爱’这个词,满是温情的爱意,我想对于个平凡的日子,都该怀着这样喜悦而感恩的心吧。”田就像一朵曾经盛开的蔷薇,虽经风吹雨打,但和着微风,还有缕缕暗香飘过。

“我愿意幸福。我只愿意幸福。”这与其说是对生命与青春的憧憬与执念,不如说是一种感恩的情怀。否则,田怎会说她的右眼下有一颗会使人流泪的痣,她想只让右眼流泪,而让左眼拥有明媚与微笑?在田心中,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善于发现美并欣赏美的道德情操。她的花田半亩,明亮着记忆的星空,延续着感情河流,延续着对生命的感恩和珍重,展现着一颗赤子之心。
人生路既崎岖又坎坷,一不小心,便遍体鳞伤。但冥冥之中,我们有时总能化险为夷,有时却坠入万丈深渊。无论如何,这都是命运使然,我们无法改变命运,但可以改变心境。快些仰起你那苍白的脸吧,快些松开你那紧皱的眉吧,你的生命它不长,不能用它来悲伤,那些坏天气,终将过去。

不论遭遇怎样的坎坷与辛酸,都不要忘记感恩。我们有灵巧的双手,可以创造未来;有敏捷的耳朵,可以聆听天籁;有明亮的双眸,可以欣赏五彩;有丰富的情感,可以表述胸臆;有睿智的思维,可以发挥灵性……我们不会咳嗽咳到半夜一次次醒来,咳到心肺俱裂;我们不会因疾病流着汗,怅惘地荒废掉夏天;我们可以去海上,可以一个人旅行,可以满心欢喜地打扮,看镜中美丽的自己……把感恩当做一种生活态度,生活中再细微的美好都会被放大,阴郁中叶会透出希望的光。

08年2月6日,也就是大年三十下午,唐山市玉田县某村13位农民放弃了与家人团圆共迎新年的机会,自费赴湘抗击雪灾。其中宋志永说:“30年前唐山大地震时,全国人民都在支援我们,现在南方早了雪灾,我们也应该去支援他们。”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何况不仅仅是滴水之恩呢?羊有跪乳之恩,乌鸦有反哺之情,何况人呢?衔环结草,以报恩德。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因为有人施恩,有人报恩,我们的生存空间才更广阔,生命才更充实。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感恩让我们心手相连,共同体味人世沧桑与人间温情;感恩和谐了社会,芬芳了家园。
心存感激地生活吧,我们来自偶然,生命是最宝贵的礼物。爱我们所爱的人,温柔地对待一切,不要因不幸而怨恨和悲戚。无论前途怎样凶险,都要微笑地站定,默默地关怀。因为有爱,我们不该恐惧;因为有爱,我们可以耐住寂寞,看破荒芜。

玉树地震中,当水泥预制板下压着的一个小女孩被救出时,她说了一句让全中国为之动容的话:“谢谢,打扰你们了!”

这又让我想起了田维。在她21岁的夏天,她化作蝶儿飞到了另一个世界,恋恋不舍这她钟爱感激的人间。这个女孩和田一样纯洁善良,想必也拥有澄澈的双眼,也对生命,对这个世界充满无限热爱。

我多想,在一个结了冰花的早晨,醒在你的梦里。

我们都是,留恋人间的天使。

我将记得,我将遗忘。

万物美好,我在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