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痛的协奏曲——读闻一多《发现》有感
宿迁市 直辖区 宿迁中学 董伟
在不胜枚举的作家中我发现了诗人闻一多,发现了他的《发现》,发现了诗人心中别样的祖国,犹如倾听一首爱与痛的协奏曲,感受着一位狷介诗人的拳拳赤子之情。
诗人来了,因为祖国母亲的一声召唤,诗人鞭着时光,驾着罡风,擎着火把,千里迢迢,从大洋彼岸回到了他魂牵梦萦的祖国,但看到的却不是“锦秀江山收拾好,万民尽做主人翁”的热闹场面,不是“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不是“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而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望着这满目疮痍,军阀混战的祖国,诗人的心中那有着“高超的历史”,有着“逸雅的风俗”的国度何在?在爱与痛的边缘挣扎,在理想与现实面前对比落差……诗人怀疑自已眷念的祖国吗?诗人否定自己深爱的祖国吗?不!不!不!痛虽痛,爱却依旧。
诗人来了,诗人依然来了,他感受到了一场空喜,一场噩梦,一场“如花的祖国”惨遭蹂躏的悲痛,但他的拳头依然擂着大地的赤胸……祖国“你在我的心里”,诗人的仰天长叹,并不仅仅因为祖国繁荣而爱,更因为祖国饱受苦难,依然深深爱着……念山河破碎,独怆然涕下,悲从中来,爱从中来。
诗人来了,他发现充满儒雅之韵的诗的国度散失了浪漫与古典;他发现拥有四千年华胄的隐逸之菊残败成颓废与伤感;他更发现对这祖国的爱骤然急增而丝毫未减。诗人那可爱而脆弱的心灵被满目疮痍的祖国击碎了,然而当脆弱经受了“暴力”后,脆弱就不再是脆弱。诗人站起来了,痛问苍穹,擂着大地发问。他曾如夸父逐日般执着于梦想;他曾如精卫填海般矢志不渝地爱着祖国,他亦如屈平“虽九死其犹未悔”地怒斥反革命,他亦曾抱着“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或许这才是爱,这才是伟大的爱,这才是伟大大而深沉的爱国之情。爱着祖国,不仅爱你的繁华,也爱她的破败,爱这足下的土地——爱这诗人灵魂与根的所在。
诗人来了,他从深厚的远古走来,在历史的长河中发现祖国一直活在自己的心里,于是诗人用赤子之心抚慰着受伤的祖国母亲,用手中的笔守卫着心灵的家园,于是,七子之歌在嘹亮,红烛在燃烧,死水在复活……
诗人来了,当他怀着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和为祖国献出一切的雄心回来的时候,他不是欣喜若狂,信心百倍,而是一种撕心裂肺,呼天抢地的深切悲痛,但他的爱国之火并未因此熄灭,于是他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在寻找,在发现,发现祖国的未来仍会灿烂辉煌,祖国的天空仍会绚烂多彩……
在雨过天晴的清晨,鲜红的五星红旗下,我惊喜地发现:亿万个痛并爱着祖国的赤子之心在热烈迸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