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品人生

连云港市 直辖区 新海高级中学 万书妤


打开书就像打开一扇封闭的思想之门。那些啼叫着的文字,那些沉甸甸的文字,那些无数次唤醒了良知的文字,是我们先辈奔腾不息的热血。

2006年,巴金辞世,带走了一代文豪慈祥的笑容和握了一辈子笔杆的颤抖着的双手。然而,他也留下了一个文人毁誉不惊的品格。

我们从人们悼念巴金老人的行动中,看到了一个名族的希望,因为还有人在关注这个书写历史的老人。看到了那些令人动容的悼词,我也禁不住心酸,哭泣,想起了自己曾经的那些往事。

我们这一代人是坐着“四化”的末班车驶进了“青春文学”潮流泛滥的21世纪的。然而,十几年的读书生涯,我却独恋那些书皮泛黄,内容被同龄人称为枯燥的“陈年旧物”。我喜欢在某个周末的晚上,翻翻冰心的《小橘灯》,透过小女孩单薄的背影去感受那份对母亲的爱和承担起苦难家庭深重灾难的责任。冰心点亮的灯也仿佛照亮了我的心路,让我有了傲视一切磨难的勇气。我也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图书馆,捧着一本《文史天地》旁若无人,看冯友兰悔过自新的历程和他与毛泽东扑朔迷离的友谊,我惊叹这样一位万人景仰的哲人竟然会做出如此背离良心的行为,并暗暗的告诫自己要为人立场坚定,坦诚真实。然而我也从冯老的悔悟中体味出人生的艰难不易。

我从书中真正感受到了那些百岁文人的人格魅力,老舍的诙谐幽默,巴金的沉稳宽容,钱钟书贯通古今的才学,鲁迅无坚不摧的勇气。

读书的时候,总觉得天高地广心也宽。心灵仿佛逃脱了尘世的羁绊,融入了山野的空灵,听淙淙流水,看云霞舒卷,不再为一次次的人生挫折而肝肠寸断,不再为世人的误解和可以中伤而烦恼无边。这是,你便会有一种云水悠悠的心情,体会出一种人生淡如菊的境界。

然而又一日,当我从自己的“书海”中悄然探出安静的头时,却霎时被《恶魔之吻》等一类我闻所未闻的“青春必读”刊物搅晕了我的头脑。我一面虚心地向同窗们请教何谓网络书刊,怎样阅读,一面感叹自己久未出江湖,竟如此孤陋寡闻,当一串串辞藻极其华丽,内容极其单薄的文字在我的眼前闪动时,我的心里一阵悲凉,真的。

我们是被上一代寄予厚望的新青年,在物质生活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丰富,然而,我们的精神支柱在哪里?自由习文的我们对中华名族千年的传统文化又了解几分?有多少人愿意品读那些包含爱国热情的朴素篇章呢?谁知道《青春之歌》写的是什么,歌颂的又是什么?

面对书籍,我们茫然;面对过去,我们茫然;面对传统文化,我们更加茫然。我们的一腔热情应如何挥洒?我们的美丽人生将如何书写?我们的青春只会将如何让飞扬?

巴金在他的《随想录》中说:“人死犹如灯灭。”然而,文人的品格不灭,它会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朋友,放下你手中的鼠标,翻开那泛黄的书页,一个民族的希望之火在此点燃,你的人生之路将再次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