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家的时候——读《傅雷家书》有感
南京市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初级中学 张瑞琪
[size=10.5pt]
当我在这个暑期逼人的夏日再次重温这本熟悉的书时,我清楚的感受到了它的沉重。因为这是一位父亲用自己的心血书写出的对孩子深沉的爱。
傅雷家书,被多少人评赞为苦心孤诣的教育典范,而当我阅读这上面的每一句话时,我尽力让自己将傅雷只当做一位非常普通的父亲看。却进而发现,即使他在这一封封信中提及的事情不是天下的每位父亲都能理解的,但是我始终相信,无论表达的方式或者语言的形式如何,每一种父爱中所体现出的苦心的教育,也都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殊途同归。
然而我不得不说,傅雷对孩子的教育是独特而成功的。清楚地记得他在一封信中反复告诉自己正受困于爱情的儿子,这种美好的情感是需要理智的衡量的。那样的语气,那样的态度,分明就是用自己的经验和过去在和儿子谈论某一件事,他并不苛求孩子在求学的路上一帆风顺,只是希望他无论经过了多少十字路口,多少次迷失了方向,最后都一定要记得回家的路,认清自己理想的方向。
此刻我不自觉的想到汪曾祺的一篇文章:《多年父子成兄弟》。这是无数人向往的一种父子关系,所以傅聪真的是很幸运的,只因他有一个视其如友的父亲。
而也许是父子间血脉相通的关系吧,从傅雷的书信中,我常常能够感受到的并不是多么绝对的教育与急切的纠错,反而那是一种彼此体谅,彼此了解的融入血脉的默契。他曾在家书中说“人毕竟是有感情的动物,偶尔流露一下不是可耻的事。”每次读到这样的句子,我会不知不觉的热泪盈眶。你知道,不知不觉,这是多么不易。
而正是因为如此我才总会觉得作为孩子的傅聪该是幸福的。因为在他孤身在外,无依无靠的这段日子里,他的身边还有父母关爱的书信给他指引,温暖他的心。那么,无论生活中遇到多少的艰难困苦,迷惑彷徨,看到这些充满着爱的语句,也可以朝着远方会心的笑。
是的,恍然你就在身边了。
老舍曾在写给自己母亲的文章里说:“有家的人心里是安定的,就像是花草有了自己的根。”所以傅聪是有着“根”的孩子,无论飘飞到了何处,疲倦的时候,总会有一个叫做家的地方永远为他敞开大门,等待他的归来。
而此刻,我要说,傅雷家书已经不再是傅聪一个人独有的宝贵财富,他就像是傅雷先生以父亲的名义赠送给我们所有孩子的一盏指明灯,它永远不会熄灭,在那里沉默的引导我们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给予我们光和热。
因为有了它,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有“根”的人。
那么,想家的时候,也就不再寂寞。